我家乡的风俗作文(第1篇)
厨房里面粉乱飞,就像是起了大雾一样,隐隐约约透出一丝人影。只见那人影双臂上下挥舞,“雾气”更加浓厚,瞬间,她消失了。
你肯定好奇她在干什么。今天是元宵节,她正在进行着我们的传统习俗活动——包汤圆。
“做好了!”一个人影从“迷雾”中走出来,正是我。
我穿着围裙,戴着护袖、手套,全身上下都躺满了面粉,像一只大花猫。掌心中坐着一个怪物:巨大的椭圆形的身躯,白色的衣服中多处夹杂着绿色的荠菜。
奶奶看了我和汤圆,笑得肚子都疼了:“这是你吗?我都认不出来了!这汤圆包得太差了,我来教你!”
于是,我像小尾巴似的跟在奶奶身后,聚精会神地看着她的一举一动。
“首先,揉面。”奶奶边做边说,“其次,用擀面杖将面压成一个个又扁又厚又平的圆形。”奶奶才说完,手底下就出现了一个个乖巧的圆面皮。
“然后,将准备好的馅挖一勺放到面皮的中央。将面皮合起来,揉圆,汤圆就做好了。”眨眼间,奶奶手底下就冒出了一个个体形圆润的汤圆。
于是,我学奶奶的样子,照着她的方法,不一会就包了好多的汤圆,我渐渐自信了起来。
汤圆包好了,紧接着,就该“洗澡”了。让它们在滚烫的热水中快活地游泳。一炷香工夫,汤圆便煮好了。我把它们盛出来,放在桌子上。
我望着自己亲手做的汤圆,内心十分激动。
它们看似朴实无华的外表下,藏着一个不平凡的心。一口咬下去,软糯的面皮裹着荠菜猪肉,让这人间极品在人们的口中不停地徘徊,令人回味。人间有味是清欢,说的就是此时此刻吧!
我们坐在餐桌前品尝汤圆,聊聊家常,其乐融融。人生短暂,多陪陪家人,平安、幸福、团圆就好!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第2篇)
我的家乡是河北肃宁县,她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曾造就出许多位名人,像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林,就是从这里降生的;也有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其中最典型的就算这元宵灯会了。
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又叫元宵节。其他地方到了这天都要逛庙会,而这里却要逛灯会,所以我们这里又管元宵节叫灯节。
谈起灯会,要从距今一千二百多年的唐朝说起。当时社会长期稳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玄宗为过盛世之年,便决定在每年正月十五将各种花灯悬挂在树上,竹楼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灯节。而当时在我们家乡最盛行。
在我们家乡,大到百岁老人,小至刚入学的孩子,都有一手扎灯的好功夫。也许是受了传统风俗的影响,即使在平时,每天晚上家家户户也要挂上彩灯,相互攀比,谁家的灯最漂亮,就会受到其他人的茸重和羡慕。到了正月十五那天,更热闹非凡,设灯于正街东头四排路、柳荫路北口、大牌坊及城隆庙前。席彩栩、木雕花玻璃栩高一丈八尺,长三五十丈,父老乡亲将精心制作的花灯挂在上面,纱灯、玻璃丝灯、走马灯等等,各式各样,形状各异,上下左右连成一片,犹如白昼。更有那高跷、娜子、龙灯、早船等民间艺术队伍从灯棚下穿过,杂以鞭炮,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观灯者扶老携幼,笑逐颇开,欢动雀跃,直到午夜方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灯会中又新添了电动灯,如金鱼吐泡、孔雀开屏、红楼梦、西游记等等,并配以音乐,使数以万计的观者接踵而来,流连忘返。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第3篇)
一腔到底,全村的人都会在新建的饭堂里吃饭, 到八点整,装菜的盆子大的可以装一个小孩, 吃完饭后便是高潮。
有长方形的、有椭圆形的……··里面的图案也五花八门,他们是吃汤圆,。
除非万不得已,表演的时候会有两个人用梆子腔、二黄腔、西皮腔、牌子曲各种段体,村民们也会跟着一起游行,吃的是大盆菜,而我们却是投灯笼,从不互相渗杂,大盆菜里面有肉丸、蔬菜、芋头、莲藕、虾、鸡、冬菇……·色香味俱全,来到土地灶面前,还会放烟火直到游行结束为止,由此可以想到这场面很壮观! 我爱家乡的元宵节! ,还要舞狮。
狮头一会儿东张西望,出钱最多者可获得灯笼,吃完饭后还会端来闵江芋头和龙眼糕,下午六点,往往这个时候都会有警察来维持交通,每个灯笼的底价大约有一万左右,在外面做事的人。
有村民里挑选自己喜欢的灯笼出钱, 投完灯笼后,竞拍者便会抬着自己投到的灯笼游行整个村子。
有荷花盛开的图案、有金鱼嬉戏的图案、也有嫦娥奔月的图案……在投灯笼之前,还会放烟火,在放鞭炮,买灯笼的钱又来给慈善用的。
一会儿又窜到车上“撒野”起来,还会拜三拜。
就像竞拍一些贵重的东西一样,就会开始投灯笼,在游行时会经过一条公路,还会表演广东的代表剧种——粤剧,必定赶回家来过元宵节,家乡的元宵节与其它地方的元宵节截然不同,村长胡带领一些人抬上十几盏形状不一的灯笼,游行诗, 我的家乡在炭步华龄村,每投到一个灯笼, 元宵节真热闹啊!家家户户都赶着去饭堂吃饭。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第4篇)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都要挂花灯,表示对生活的祝福,希望来年的日子会红红火火。
今天是元宵节,我急急忙忙吃过晚饭,便拉着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去看灯会。只见大街上灯火辉煌,人山人海。人们扶老携友,三五成群,兴致勃勃地观赏着两旁的各色各样的彩灯。
广场里有许多不同造型种类的动物花灯,有米老鼠、马、长颈鹿、101忠狗、大熊猫、龙……等等,花灯在五顏六色灯光的点缀下,真是美丽极了,让我有如置身在童话梦幻般的世界中,只见大家都抢著 合影,像机闪个不停。
草地上,有许多小朋友提着花灯、戴着兔子似的闪光灯;还有人在放天灯,天灯随著轻风徐徐的上升愈飞愈高,就好像许多的小星星,在黑夜中闪呀闪的,非常漂亮;还有许多人在放烟火,五光十 色的烟火把夜空点缀的五彩繽纷,我的耳边还不时传来大家的惊叹声!
这时,一位老奶奶拖着小孙子伫立在一盏金鱼花灯前。她那张布满了皱纹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似乎在说:这么大年纪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美的灯。小孙孙不住的拍着小手,高兴地嚷道:“奶奶 ,真好看!真好看!”
那儿,五六个小朋友手拉着手,在人群中钻进钻出,高兴的指着这盏灯说说笑笑,指着那盏灯连声喊:“真漂亮!”
真是灯多,人更多。灯美,人心中更美!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第5篇)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在这一天每家每户张灯结彩,吃元宵,看晚会,共度元宵佳节。
在我的家乡有闹元宵的说法,传说元宵节是东方朔为了一个叫元宵的宫女见到佳人而想出的妙法。从此,元宵节就成了人们的团圆节。
还记得小时候家乡在元宵节时举办的灯展,到现在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傍晚时分,灯全部亮起来,看啊,长长的街道被装点一新形成了灯的海洋,由国色天香的牡丹灯,‘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灯,有古色古香的宫灯,还有……我发现一个特点每隔两盏灯中间都有一个人。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是灯盏的工作人员复制解答灯上的谜语。一听有谜语我蹦的三丈高,兴冲冲的充到灯下猜谜,盲人摸象,一看到这个谜语后马上找到工作人员说答案。诶!天不遂人愿我猜错了,综合分析了原因,我又去答谜了。红娘子,上高楼,心里疼,眼里流。’这个谜语终于在我认真思考下被我打败,当我从工作人员手中拿到礼物时,甭提有多高兴了!
看完花灯便开始赏烟花了,人群不断围绕越聚越多,烟火晚会开始了。首先冲入天空的是一个人物造型的笑脸,它主动地烘托了当时人们的心情,紧接着,五颜六色的烟火也争着冲向天空,为了那一瞬的美丽,即使烟消云散也在所不辞,这样烟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娇艳欲滴,还有的……轰轰的响声震动了天空,小星星也在空中摇摇欲坠。夜空像包罗万象的锦缎,而烟花则是绣在上面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花卉。
回到家也接近十一点,妈妈把热气腾腾的元宵端了上来,一个圆滚滚的元宵,软甜适中,吃起来粘粘的,真是人间美味!
如今,人们不要求食物上的富足,重视精神物质上的丰富,这不也说明我们的国家在日渐正大吗?
我爱我家乡的元宵节!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第6篇)
在濮阳,元宵节算是春节的尾巴。(模仿斯妤的《除夕》写作)
早晨第一缕阳光射进房间,我伸个懒腰,便起了床。母亲早已经起来做饭、打扫卫生,为的是在元宵节这天精细的准备过节的东西。
上午、中午,一家人几乎与往常一样,普通到让我很多次都忘了节日。真正欢乐的是晚上。
下午临近黄昏,全家人都停下了手头的工作,母亲端着热气腾腾的汤圆从厨房走出来,属于我们的“元宵节”就开始。
吃完汤圆,收拾好桌子,姑姑找到元宵晚会,一会家人便聚在客厅,看起了元宵晚会。
大人们轻松,小孩子们可不闲着。什么薯片、巧克力、糖果……都将它们从自己的“积蓄”里取出来,然后带着零食出门“游荡”一圈,但玩的时间不能太长,基本上二十分钟就回来了。在小区里玩滑板、捞鱼,更多的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再赏赏花灯,回到家时零食早已经没了,我与弟弟便与大人们一起聊天、看电视。
有时,大人们还会抢红包。在微信群里轮流发放,小孩子们却只能在一旁助威,但依然感到无比快乐。有时抢的红包多了,我们还能瓜分一点姑姑的,岂不美哉?
猜灯谜,一般都由我主持,从网上搜索一些灯谜,然后挑选几个有趣的灯谜,让其他人去猜。有时看到他们抓耳挠腮的样子,不由得让人感到好笑,最后只好把答案告诉了他们。
一眨眼,到了夜晚,元宵节也算是告一段落了。老人们先去睡了,随后便是父亲、姑姑、母亲,最后万不得已,我与弟弟才肯不情愿的睡下,但心里总是开心的。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第7篇)
我每年都过许多的节,有春节、元宵节、儿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其中呀,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儿童节和中秋节了。我这就和大家说说今年我过的元宵节吧!
元宵节那天一大早,妈妈就叫醒了睡梦中的我,简单洗漱后,为我端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甜滋滋,软糯糯的,那叫一个甜蜜呀!还没吃完,妈妈就催促我,让我快点,说吃完要带我去赶社火。“什么是社火?”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笑了,神秘地说:“去了你自然就知道啦!”
出了家门坐上车,我们很快就来到了目的地,离石河子市不远的郊区———石河子乡。天色还早,街上只有不多的一些人在放花炮,家家大门上贴着的大红对联就好像一朵朵鲜艳的春花,灿烂夺目。爸爸说离社火开始还早呢,要到晚上天黑下来的时候才开始,我真着急呀。坐在亲戚家里是坐立不宁,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八点,天也黑下来了,这时候只听见门外响起了一阵震耳欲聋的锣鼓声,我再也坐不住了,一个蹦子就窜出了门。
大门外,威风锣鼓擂得震天响,远远的走来了一群群身穿各式各样服装的人。有扭秧歌的.大伯大妈,有滑旱船的哥哥,有骑毛驴的漂亮姐姐,还有抬轿子踩高跷的叔叔阿姨,我最喜欢的是走在最后的一个个胖乎乎的大头娃娃,模样憨态可掬,扭来摇去,他们的表演不时地引来围观的人群发出阵阵快乐的笑声。哦,这个就是妈妈说的社火呀!这是只有在民间乡村才能看见的表演。
看完精彩的社火表演还没有回到家,我就已经甜甜地睡着了。这样的社火表演真有趣!爸爸答应我,明年还会带我来看社火。真盼望下一个元宵节快快到来!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第8篇)
每年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及灯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是一年中第一个团圆之夜啊!
这天清晨,街上一盏盏五彩冰纷、千姿百态的花灯高高地挂了起来,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有活波可爱的小猴子。各色各样,精致而华丽,真是令人大饱眼福。
这一天,家家户户买汤圆、做汤圆、吃汤圆。汤圆是用糯米粉加水搅拌成圆形,里面的馅是芝麻、白砂糖、豆沙。各种水果之类汤圆都有,然后把它油炸或水煮后,可香可甜。以前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元子后来叫汤圆,这汤圆字音相近,并取得了团圆之意,于是它象征着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在步行街广场上,大人们、孩子们欢声笑语,玩游戏,猜灯谜:成语、字谜。人们各自看着,想着,说说笑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猜着,热闹非凡。孩子们也很快就会打着五颜六色的灯笼,聚集到一起,尽情地欢乐。不知是月光的缘故,还是那些灯笼发出的亮光互相映衬,显得格外亮丽耀眼:红色、绿色、黄色、蓝色好看极了。正在观赏、猜灯笼,忽然,嘭一朵绚丽灿烂的大花朵在空中开放了,接着,一朵又一朵灿烂的烟花升上了天空,像菊花、彩带的流星,把天空照得如同白昼一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声声入耳。街上还有舞龙队、人来人往,欢腾着,拥挤着,用手机拍下一瞬间的精彩舞龙。。。。。有些孩子也憋不住了,立即把自己的珍宝拿出来炫耀。看,花蝴蝶飞出来了,小蜜蜂要去采蜜了,色彩缤纷的梅花也飞到了空中。炮竹声、欢笑声、各种各样的的电子灯笼发出的音乐和歌声交会在一起,形成了欢乐*限的元宵交响曲
家乡的元宵节,不但闹出了人们笑逐颜开、春光满面、精神抖擞、喜气洋洋,也为新的一年闹出了希望。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第9篇)
今天早晨,当我睁开朦胧的睡眼,便意识到今天的重要性,对于每个人来说,元宵节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节日。
中午吃过饭,我们便忙忙的回到了奶奶家,按照家里的传统,今天的下午饭吃的是格外的早。到四点半的时候,我们便结束了晚饭。
一切都是那么单调。但是,如此单调的方式却没有让我的热情有丝毫受损。因为我知道,今天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渐渐的,蓝色的天空已经落下帷幕。天际边的太阳已渐渐落下,天色逐渐暗了下来。
我和家里人都走到楼下。此时,远处已经有人在点放烟花,一个个烟花旋转向上、腾空,爆炸……一切的一切,都展示在我的眼前,依旧是那么熟悉。随着稀疏的烟花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这个行列。
盛宴现在开始……
在八点左右的时候,放烟花的人已经不计其数,一个一个的烟花在空中舞动,绽放。爆炸声在耳边此起彼伏,当我每看到一个烟花在空中绽放,心中的压力也便疏减一分。此时的天际,已经被烟花所点亮。
我仰望着星空,看着一个个烟花的精彩表演,自然会愉悦一些。可是渐渐的,我闻到了刺鼻的火药味,这让我失落了许多。
我明白: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小视,一些大城市已经明令不许放烟花,但是,对于一向传统的我们来说,这可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想到这里,我已无心观赏烟花,默默的走回了房间。
坐在书桌前,我思考了良久,但仍纠结。
我们究竟该怎样做,这仍是一个问题……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第10篇)
我家乡的元宵节热闹极了,有吃元宵、放花灯的习俗,元宵节晚上,孩子们提着自己最喜欢的灯笼尽情的玩耍。
元宵节的前一天,大街上到处都有卖灯笼的,有父母领着小孩子买灯的,大家讨价还价。灯笼各式各样,能装电池的灯笼特别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当灯笼亮起来,优美的音乐也会响起来。可我不 喜欢电灯笼,而是喜欢带蜡烛的纸灯笼。妈妈她知道我的心事,于是拉着我在大街上东看看西看看,希望买到我喜欢的纸灯笼。在百货大楼南楼前终于买到 了纸灯笼。看着心爱的灯笼我高兴的一蹦三尺 高,真想马上就过元宵节啊。
第二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因为我和妈妈有一样任务要完成,就是做橙子灯。开始做橙子灯了,一共要做两个。我和妈妈先每人分吃一个橙子,橙子的果肉被挖空后开始剪边,做底座,穿线加上做 把经过几个小时的劳动终于做好了橙子灯。
晚上回到奶奶家,我们要提着灯笼去请老奶奶和我们一起过节。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品尝着丰盛的饭菜,吃着甜甜的元宵,和和气气的,充满了欢声笑语。饭后我和弟弟打着灯笼去街上 观灯,据说如果看够七盏灯眼睛就会永远明亮有神。呵我家乡的元宵节是不是挺有趣的。
这就是我家乡的元宵节,她虽然没有春节隆重,可她是那样热闹。我爱家乡的元宵节,更爱我的家乡。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第11篇)
每个人的家乡都是特别,的特别的景色,不一样的特点,还有特别的风俗。提到风俗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呢?你最喜欢哪一个?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我们的家乡会闹元宵,这是我最喜欢的习俗。
当夜幕悄悄降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在家门前点上蜡烛,放鞭炮,烟花等。还会吃汤圆,家家户户都挂大红灯笼,并且夜晚吃过饭后,人们会提着灯笼到田地里去放天灯。
据说元宵节来源于东方朔帮助一个叫做元宵的宫女的故事。元宵姑娘思念亲人,东方朔便设法让汉武帝下令全城都点灯、放炮、煮汤圆,并且让人们都去观花灯。这样一来元宵姑娘的亲人能进城观灯,就这样元宵姑娘与家人相聚了。于是每到正月15就会全程点灯放烟火。因为元宵汤圆做的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做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而元宵则象征着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团圆圆,还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也正因如此,我特别喜欢吃圆,美味极了。
晚上吃过元宵我就会提上灯笼去找小伙伴一起玩。街上灯火通明,每个人手中的灯笼都不一样。有莲花的,苹果的,动物的……各式各样的灯笼让人眼花缭乱。
然后就是放天灯,也就是许愿灯,许多人都放。我们都是十五前后放。在月夜下一盏盏天灯带着人们的美好愿望缓缓地向美丽的天空飞去,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样的画面美丽啦,温馨而又美好。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第12篇)
新年刚刚过去,元宵节就悄悄的来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街小巷到处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想着又能吃到又香又甜的元宵,我心里有着无限的期盼。
这一天,我早早就起床了,催着妈妈赶快去超市买元宵,妈妈拗不过我,就带着我高高兴兴去购物了。超市的人可真多啊!尤其是元宵柜台前,挤满了人,各式各样的元宵,让人眼花缭乱。我挑了半天,买了两袋又大又圆的元宵。接着我和妈妈有买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我们就满载而归了。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一边吃着元宵,一边商量着今天晚上怎么过节。一会儿,我就看见好多人就要去观灯了。我们也收拾了一下,马上就出发了。在路上,我看见树上挂着一串串彩灯,五颜六色,有红的、绿的.粉的......
来到体育场,已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体育场上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几只兔子在进行拔河比赛。这里的兔子用很大是劲把那边的兔子拉过来,那边的兔子生气了,用更大的力气把这边的小兔子又拉了过来,他们就这样一直比赛着,咦?那里怎么一群人围着,是在看什么?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家会动的小人在拉二胡,可有意思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见路边的树上挂着小动物的头像,我想知道那些小动物是什么?就一个一个仔细琢磨,原来是十二生肖的图,要是走近看,就像真的一样。我们有说有笑,边走边看,不一会就到家了。我又累又饿,把刚才剩下的元宵都吃了。吃完后,我看着电视,不小心就睡着了。
今天我很开心,很快乐。我喜欢过元宵节,我想每天都过的和今天一样快乐!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第13篇)
我的家乡在新疆的一个小县城,它被称为“刀朗之乡”。大家一定听说过“边疆处处赛江南”这句话吧,我们刀郎之乡不仅风景处处赛过江南,连节日都很有特色呢!不信,就和我一起过个元宵节吧!
一阵“噼哩啪啦”的鞭炮声把我吵醒了,原来家家户户都燃起了鞭炮,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吃汤圆喽!”妈妈大声叫我们。吃着又大又圆,又香又甜的汤圆,我们全家心里甜滋滋的。“咚咚咚”,传来了阵阵响亮的锣鼓声,街上的社火活动已经开始啦!大家争先恐后地跑到街上,观看一年一度的欢庆活动。看!农民伯伯舞的龙狮摇头摆尾的,争着抢“龙珠”,那活灵活现的样子,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瞧!一群群身穿红衣绿裤的来自二中的哥哥姐姐们敲着整齐的腰鼓来了,他们灵巧的舞步,欢乐的笑容,让我们这些小朋友们羡慕极了;这时,又传来了欢快的刀郎音乐声,百人刀郎舞队来了,他们身穿艳丽的民族服饰,在场地中央翩翩起舞,舞姿优美极了。在舞蹈的最后一刻,天空中忽然升起了无数的彩色气球和鸽子,鸽子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似乎在告诉我们“刀郎之乡”永远和平安宁……晚上的活动也很精彩,天空中绽开的绚丽多彩的烟花照亮了整个夜空,有的像菊花,有的像瀑布,有的像珍珠……对了,还有小朋友们放的孔明灯呢,真希望孔明灯能实现我们的心愿。
怎么样,这个元宵节过得开心吧!欢迎你们常来我们“刀郎之乡”,我一定带你们观赏这儿迷人的风景,欢度这儿特色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