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种植》教案(第1篇)
活动目标:
1、给黄瓜苗浇水,观察黄瓜的变化。
2、积累照料黄瓜的经验。
3、培养探索黄瓜的兴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准备:
浇水用的小桶、小茶杯等若干。
过程:
1、带领幼儿去黄瓜地。
2、猜想黄瓜的长势。
教师:“你们猜猜黄瓜种子有没有发芽呢?”
“如果发芽了,小苗苗会使什么样子的呢?”(幼儿猜想)
3、幼儿观察黄瓜的变化,并进行浇水。
教师:“有些黄瓜种子已经发芽了,可是你们有没有发觉黄瓜有点口渴了?我们来给它们浇浇水吧。”
4、教师示范如何浇水。
教师:“要往黄瓜苗苗根部浇水,要不然黄瓜会被水冲死的。”
教师给每组幼儿划一个区域,准备好水,开始浇水。
5、幼儿收拾整理浇水用具。
延伸:
每天安排几名幼儿值日并负责观察黄瓜的变化情况,回到班里向大家报告,也可组织全班幼儿每2~3天去观察一次,并共同谈论。
幼儿园大班《种植》教案(第2篇)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草莓种植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
2.会正确使用一些种植工具:锄头、铲子、浇水壶等。
3.初步学会种植、照料草莓的方法和技能。
4.萌发观察蔬菜生长过程的兴趣,培养幼儿观察的持久性,能正确填写观察记录表。
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种植物:草莓小苗。
2.种植工具:小铲子、浇水壶等。
3.版面:草莓图片、展示种植植物的主要过程的图片(现场将图片贴上去)
4.有关劳动光荣的轻松愉快的音乐。
5.分成四个小组,做好小组标志(种好后插在自己组的菜地里)。
6.记录本
(二)经验准备:
参观草莓种植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草莓图片)这是什么?吃起来味道怎么样?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种草莓,为了我们能吃到自己种的草莓,加油哦!
二、基本部分
(一)种植要点讲解。现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学一学农民伯伯是是种植草莓的?(依次出示种植植物主要过程的图片:松土、把土刨平、捡石块、挖小坑、把小苗种在坑里、用手把苗整理舒展、浇水)出示后依次贴在展板上。
(二)安全事项。小朋友们已经知道该怎样种草莓了,请大家注意安全:
1.不要把小锄头对这小朋友。
2.不要把土扬起来,以免眼睛受伤。
3.不要在菜地周围奔跑、推挤,避免摔伤。
(三)种植草莓
1.整地。教师带领孩子一起用铁铲将土块敲碎,并拣去石块、碎砖瓦,然后耙细。
2.挖上小坑,将草莓苗种在坑里,用手把苗整理舒展、浇水。种植种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巡视,及时帮助幼儿种好。
3.引导种好的幼儿将自己制作的小组标记插入土中,以示辨认。
(四)讨论交流
1.你们是怎样完成任务的?(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说明:结合现场情况――要捕捉到幼儿活动中的亮点,如合作、协商、边学边做等。
2.草莓宝宝已经住在小坑里了,我们已经完成了种植任务,真了不起。可是蔬菜种下去后,还要细心的照顾它才会长大。那我们应该怎么照顾它们呢?(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继续贴在版面上,帮助幼儿在活动后学习如何照顾蔬菜)
三、活动延伸
我们要经常到种植园地关心草莓宝宝,看看它们什么时候发芽,是怎样长大的,照顾好草莓宝宝,并学习用自己的方式在记录本上记草莓宝宝的成长状况。幼儿在本子上记录今天的活动。
活动反思:
种植活动是一项极为有趣的探索活动,不受时间的限制,且能就地取材,走出“条件差,没有材料进行科学活动”的困境。
我们幼儿园每个班有大块的种植地,阳光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所以这个活动非常适合于我们幼儿园,有利于改变单一的、封闭式的课堂教育形式。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主要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孩子在家长带领下参观了草莓种植地,对草莓种植有了一定的体验之后,我再进行推动,给予孩子一定的的空间和机会,让幼儿在探索体验过程中再来发现问题,寻找教育的机智,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经验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一个多领域的内容相联系的活动:幼儿的语言、认知、情感、科学等领域都在活动中有所渗透。
本次活动后,幼儿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找到了解决办法:如:都想去用小锄头挖坑,产生争执,最后商量好有人挖坑,有人捡石块,有人保护小苗,有人提水(学会合作);草莓种好后一浇水,菜苗就倒了,后来我重新种了,把坑挖得又大又深(草莓苗种的太浅);草莓苗刚种下去就让楠楠踩坏了,大家提醒他小心一点(菜苗护理时的注意点);俊俊和甜甜产生了争执,一个说根埋进土里,另一个说她种反了(草莓的的种植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种植园地是幼儿身体力行的场所,种植的各种植物为孩子的探究提供直观的材料,利于幼儿探究品质的形成。因此,在问题下,将生成一些后续活动,比如,每个组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照顾观察草莓苗;品尝亲手种植的蔬菜等等,利用我园得天独厚的种植资源,开发课程,培养幼儿欣赏种植,学习种植,喜爱种植,既能让老师和孩子获得简单的种植知识和技能,也体验种植研究的过程和喜悦,同时也激发幼儿对种植探究的兴趣。老师和孩子种植着,研究着、快乐着,老师与孩子因种植而健康,因种植而快乐,因种植而精彩,丰富孩子的幼儿园生活,给孩子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幼儿园大班《种植》教案(第3篇)
一、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正确的方法测量身高,并感知数字与身高的关系。
2、通过讨论,体会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促进身体长高。
3、幼儿积极的参与活动,并获得其中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尺、铅笔、报纸、本子、垫板、记录表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3人一组互相帮助测量身高
1、我们现在是大班小朋友了,你们知道自己现在有多高吗?我们来量一量好吗?
2、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测量用的工具,你们可以利用这些工具,3个小朋友一组互相帮助测量身高,并把测量到的身高记录到这张表上,记录表前面一行写小朋友的号数,后面一行写小朋友测量到的身高。
3、幼儿测量身高,教师用相机捕捉幼儿错误的测量方法。
(二)、了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1、教师播放幼儿测量时的照片
假设可能出现的问题:
1、帮头顶上扎有小辫子的幼儿测量身高
你觉得这样测量出的身高正确吗?为什么?
小结:使用的测量工具没有压在头顶上,而是压在小辫子上,所以测量的结果不正确。
2、给没有站直的幼儿测量身高(预设一高两矮的幼儿为一组)
你们看,他们这样测量对吗?为什么?
小结:测量时人要站得直直的,这样两处的身高才正确。
3、使用的工具没有在头顶上放平
我们来看看他们测量的方法对吗?为什么?
小结:测量时使用的工具要紧紧地贴在头顶上,测量的工具要平平的,不能往上翘,也不能向下斜。
4、穿着鞋子测量的幼儿
这个小朋友测量时穿了什么?我们来看看保健老师是怎样帮我们测量身高的。
幼儿观看录像。
你们发现保健老师与我们测量的方法那里不一样?为什么要脱鞋呢?
小结:因为鞋子的底是有一定厚度的,穿了鞋子测量会影响身高的准确。
2、幼儿第二次测量
现在我们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一次身高,和刚才一样还是和原来的这几个好朋友为一组,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最后一行上。3个小朋友都完成了,你们每组派一个小朋友到前面的大纸上找到你们这组小朋友的号数,派另一个小朋友报测量的结果,最后一个小朋友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到前面这张大纸上。
(三)、了解数字与身高的关系
1、找找最高的和最矮的幼儿
这是刚才我们量到的身高,我们从这行数字里找找,谁最高?为什么?(数字大说明身高高)我们再找找谁最矮?为什么?(数字小说明身高矮)
小结:原来测量到的数字大,就表示人高,测量到的数字小,就表示人矮。
2、根据数字大小,找小班、中班时的身高
老师这里有两行数字,它们分别代表了小朋友不同时期的身高,你们猜猜这是你们什么时候的身高?为什么?
小结:这3个数字分别代表了我们小班、中班、大班时的身高,随着年龄的增加,测量到的数字在增大,说明我们的身体也在长高。
(四)、讨论健康的的生活方式
我们小朋友为什么有的长得高,有的长的矮?怎样才能让自己快快长高呢?
小结:影响长高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多加强营养、多运动,保证足够的睡眠都可以帮助我们快快长高。
四、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种植》教案(第4篇)
创设了一个很好的种植园,用了许多好的方法细心地种植、照顾蔬菜。那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种植园变得更好,让我们的蔬菜宝宝长得更好呢?有什么好办法?(根据幼儿讲的一一出示记录图)讨论新方法你们都认同这......
活动目标:
1、在回顾、比较、讨论中尝试迁移运用所得的新经验,从中体验一种成功感。
2、在活动中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已有的种植经验、ppt制作、记录图。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
二、讨论、选择新的设想
1、设想新方法孙桥农业开发区运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种出了富有营养的蔬菜。我们也创设了一个很好的种植园,用了许多好的方法细心地种植、照顾蔬菜。那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种植园变得更好,让我们的'蔬菜宝宝长得更好呢?有什么好办法?
2、讨论新方法你们都认同这些新方法吗?
3、选择好方法你们想的这些方法都很有道理,可是我们不能一下子就全办到,总要一样一样来,假如在这几种方法中先选2个方法比较适宜现在进行改建的,你会选哪两个?为什么?投票选择适宜现在改建的方法。
4、统计人数看看哪种方法是我们觉得现在先要进行改建的?有几票呢?
活动结束:
我们今天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相信我们的种植园会更加好,植物宝宝们也会长的更好。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种植》教案(第5篇)
意图:大班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动手尝试,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但是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优越,网络、电视等虚拟的世界使他们渐渐失去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在生活中,很多幼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很少自己动手参加劳动。以至于更多的孩子不知道果实是如何得到的,更不会清楚种植的过程了。此活动,幼儿能够通过动手种植,在观察、实践操作、交流分享中,掌握种植的要领及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激发起幼儿的责任感,又能让幼儿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你们如何利用种植区开展有趣的种植活动,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呢?我们做了以下计划。
准备:适宜植物生长的周围环境,苗以及种植用的铲子、水桶等。
目标:
1、使幼儿了解种植的过程与植株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2、锻炼幼儿能独自种植,掌握正确的种植方法,并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使幼儿感受种子生长的神奇,体验种植劳动带来的快乐。
4、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激发起幼儿的责任感。
活动一:激发幼儿的兴趣进行种植前的猜想
1、请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录像,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提问:小朋友,种子是怎么长大的?你觉得神奇吗?种子萌发之后植株是又是如何生长的呢?植株生长到一定程度会怎样呢?(教师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回答,并及时的给予表扬)
2、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幼儿一起讨论种植的方法。
(1)引导幼儿互相讨论,讲述种子的种植过程。
教师提问:谁知道怎样把种子种到瓶子里?种子种好以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2)教师和幼儿共同梳理种子种植的过程及经验,明确种植方法,以类似的经验方法培育植株。
3、幼儿分组适宜的场所进行种植活动,教师进行重点指导。
活动二:探索种植的条件
将若干株相同的植株分别种在
A:水量适中与干旱
B:见光与阴暗
C:室温与低温条件下,分组观察不同条件下的植株生长状况,照片记录生长情况。
活动三:结果展示与品尝劳动果实
让幼儿分组汇报在不同情况下植株生长的状况,那种条件下生长的最旺盛。
1.照片的形式展示自己小组的结果。
2.全班讨论哪种条件下适宜植株的生长发育。
3.小组讨论为什么各组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植株生长的不同。
4.幼儿讲述劳动的过程及感受
5.享用劳动果实。
幼儿园大班《种植》教案(第6篇)
活动目标
1.探索用自己的身体某个部位或自己身边的工具来进行测量
2.学会动手种植草莓的能力,团队的合作能力
3.体验种植草莓过程中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用多种方法或身边的工具进行测量
难点:通过讨论确定种几棵草莓秧苗,棵与棵间的距离为多少
活动准备
1.幼儿与父母一起体验摘草莓、一块种植园地、除草、将土地分成4份
2.铁锹、铲子、水壶、草莓秧苗、扑克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老师提问幼儿现在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呀?小朋友们都喜欢吃哪些水果呢?展开今天的活动主题。
二、活动内容
1.老师将幼儿组织在一起,并拿出30张扑克牌,让幼儿进行抽扑克牌,颜色相同的组成一组。
2.幼儿分好组后,老师带领幼儿到种植园地,每组幼儿有一块空地进行种植。
3.老师:“今天我们要进行比赛种草莓,小朋友以前也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摘过草莓,那你们知道草莓的种植方法是什么呢?
幼儿1:“草莓长在地上,我们拿铲子在土里挖个坑,把草莓秧苗放进去,然后再铲泥土来盖上。”
幼儿2:“把草莓秧苗放在水里。”
老师说:“小朋友们真棒,都在想办法。那老师来告诉你们,草莓是喜欢阳光充足的地方,所以我们在种植的时候要选一块阳光好的土地,在地里挖个小坑,把秧苗放在里边然后拿铲子将泥土铲在坑里把秧苗的根遮住,再浇点水在上边。”
老师:“现在我们知道怎样种草莓了,那草莓之间的距离我们要怎样来测量呢?”
幼儿1:“我们可以用手臂的长度来测量。”
幼儿2:“我们把铲子放在地上测量。”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在积极讨论着怎样测量草莓之间的距离。那我们现在开始进行种草莓吧,看哪组的小朋友种的草莓最多又好。”
4.幼儿自由的进行小组内的分工,小朋友可以用老师说的方法进行种植。也可以自己进行尝试,用一些其他方法来种植草莓。
5.幼儿在进行种植草莓时,老师在旁边观察幼儿种植草莓秧苗的方法,在幼儿有危险行为时及时的制止,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先让幼儿自行想办法解决,若幼儿不能解决时老师再出面给予帮助。
三、活动结束
老师:“今天小朋友们都把草莓秧苗种在了土地上,老师也看到了小朋友们的团结合作,有困难也一起想办法解决,真的特别棒。都在用你们聪明的大脑来思考。那接下来我们就等着草莓秧苗慢慢的长大,结出甜甜的大草莓。”
活动反思
在幼儿种植完过后,可以开展观察草莓生长,画草莓等的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强调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可以在室外多开展活动,让幼儿能更好的接触到大自然,更能直接的去感受大自然。《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幼儿园应当将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室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
幼儿园大班《种植》教案(第7篇)
过程:
一、观察认识葵花籽、黄豆。
1、说说葵花籽、黄豆的外形、用途。
2、挑选颗粒大且饱满的种子发芽。
二、种子发芽。
1、每位幼儿准备一个方便面桶,贴上自己的姓名,里面装上土。
2、按照孩子的学号,前十九位小朋友种植葵花,后一半小朋友种植黄豆,将自己挑选的种子埋入土里。
3、每天浇水,并认真做好观察记录。
三、将发芽的葵花芽、黄豆芽移植到幼儿园的种植园地。
1.每人选一块土地,用铲子挖个坑,将方便面剪开,将发芽的黄豆放入坑里,再盖上土,将土压平。
2.利用每天散步的时间,给它浇水,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请园丁师傅帮我们施肥。
3.继续认真做好观察记录。
效检:
小朋友可喜欢自己的种植天地,要有空就去看,盆子大的,里面的种子长势要旺盛些,小点的盆子长得要差点。
幼儿园大班《种植》教案(第8篇)
播种的季节到了,农民伯伯在菜地里忙着移栽各种瓜秧。我们大班年级组的幼儿也没闲着,他们也在自己的种植园地里忙着移栽秧苗。这不,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带来了一株株西红柿秧苗准备亲手栽下去呢!
【活动目标】
1、关注西红柿的生长,了解西红柿的生长过程。愿意连续观察自己种植的西红柿。
2、乐意参加劳动,对劳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收拾整理好种植园地
2、西红柿秧苗、铲子、盆。
3、《西红柿生长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围绕西红柿谈话,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
师:“你吃过西红柿吗?你知道西红柿长在哪里?”
教师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去栽西红柿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吃自己种出来的西红柿了。你愿意去栽西红柿吗?
二、栽西红柿
将幼儿带到种植园地
1、教师示范讲解移栽西红柿的方法。
2、幼儿劳动,教师参与指导。
3、为西红柿浇水。
三、组织幼儿回活动室进行记录
1、师出示记录表,讲清要求。
2、幼儿进行记录。
把移栽西红柿的整个过程中,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在《西红柿生长记录表》中。
幼儿园大班《种植》教案(第9篇)
一、活动目标。
1、明白黄豆发芽所需要的条件。
2、明白手工种植黄豆的步骤及原因。
二、活动准备。
泥土、黄豆、纸铲、果冻壳、演示图。
三、活动进程。
(一)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上什么内容呢?我先不告诉你们。但是我要先来给大家看一张画,请你们来告诉我,你们看见了什么?”
师:“这个图上有……,是一颗发芽的黄豆。”我现在手上就有一颗黄豆,我们就来学习怎么种黄豆,好不好?”
(二)讲解。
师:“我们是不是先要给黄豆找一个小花盆呢?我现在先在纸上画一个小花盆,等一下我们就用这个当花盆(出示果冻壳)。”
师:“我们花盆有了,接下来怎么办呢?是放土还是放黄豆呢?”(黄豆宝宝直接睡在硬硬的果冻壳里,舒服吗?我们要放一点土,给他铺一层床垫,这样子它睡得才舒服。)
师:“床垫铺好了,我们现在就把黄豆放进去,然后再给它铺上泥土棉被。这个泥土是铺的越厚越好吗(不舒服,易倒翻)?”
师:“最后再给它浇浇水。”
(三)小朋友操作。
幼儿园大班《种植》教案(第10篇)
活动目标
1、知道豌豆的种子是圆圆的,在秋天种植。
2、会正确使用一些简单的种植工具:铲子、喷壶等。
3、初步学会种植、照料豌豆的方法。
4、初步了解豌豆其特性。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豌豆,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收集豌豆种子。
2、铲子、喷壶、锄头、铁锨等工具,一块种植园地。
活动过程
1、观察豌豆种子
——豌豆宝宝是什么形状的?
——什么时候种豌豆?(豌豆宝宝不怕冷,喜欢生长在寒冷的冬天)
——将颗粒饱满的种子选出备用。
2、师幼共同整理园地
——这块地能下种吗?为什么?先要干什么?该用什么工具?
——观看教师整地并认识铲子、锄头等工具。
3、学习种植豌豆的技能
——地整好后,怎样下种呢?为什么?(用铲子挖坑。每个坑放2-3颗豆种,盖上土,浇水)
——知道坑既不能深也不能浅。深了豆苗不易长出,浅了会被雨水冲走。
——幼儿种植,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操作时注意正确使用铲子,注意安全。
——小结:豌豆宝宝已经躲在小坑里了,我们要经常到种植园地关心豌豆宝宝,看看它们什么时候发芽,是怎样长大的,并学习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豌豆宝宝的成长状况。
幼儿园大班《种植》教案(第11篇)
一、种植目标
结合季节特征,引导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现象,发展观察力,为提供尝试、探究、实验的机会,通过亲自观察、动手、种植获得知识,培养对大自然的兴趣,丰富然科学知识,养成注意集中,专注的好习惯,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
二、指导思想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是发展幼儿智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学科学的特点主要是具有直观性、活动性和趣味性,所以幼儿园的种植活动是幼儿科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园需布置一个科学环境,尽可能地领导儿童栽培植物(花卉、菜蔬),布置孩子从事浇水、除草、收获种子等工作……"
三、教育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使他们能亲自看到植物从一颗种子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不仅能培养幼儿对植物的兴趣,还能学到许多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从而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四、工作安排
1、整地、作畦
教师带领孩子一起用铁铲将土块敲碎,并拣去石块、碎砖瓦,然后耙细,将地分做成几小块,地的宽度以幼儿在两侧能够操作为宜,地边应留出让小朋友行走站立的田埂。
2、播种
请孩子们一起准备青菜籽。因菜籽较小,可拌上细土或沙,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把菜籽均匀地撒播在地里。具体方法:先听教师讲播种的方法,然后看教师示范,再由幼儿分组进行,播种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巡视,及时帮助幼儿种好。
3、管理
植物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较长时间而且经常性的工作,教师应教育幼儿做到持之以恒。
(1)浇水。种子播下后就需要浇水,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出苗后每天安排幼儿浇水,浇时必须使水渗透土层。
(2)除草。出苗后,植物周围会不断长出杂草,必须及进拔除,否则将影响植物生长。教师可带领幼儿用手拔除杂草,使植物能更好地生长。
(3)施肥。组织幼儿观看花工给青菜施肥……
(4)移栽。组织幼儿将菜秧移栽,以便冬天能长成大青菜。
4、收获
组织幼儿一起收获青菜,并送到厨房煮熟食用。
幼儿园大班《种植》教案(第12篇)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向日葵等许多植物都是在春天播种,发芽,长大。
2、能分工合作,感受种植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整理好一块土地,选好种子。
2、工具。
3、向日葵图片。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和向日葵瓜子。
2、交代要求
3、分组种植,每人两颗种子。
(1)指导幼儿挖坑,埋种子。
(2)指导幼儿盖土,浇水。
四、活动延伸:
要求幼儿经常浇水,观察并记好记录表。
幼儿园大班《种植》教案(第13篇)
教学目标:
1、指导阅读例文《枣树》,通过分析内容及行文特点,知道写植物要观察它的茎、叶、花,并注意其各自的特点。
2、能按要求有目的、有侧重地观察一种植物,抓住植物的主要部分及其特点。
3、根据例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自己所观察过的植物的主要部分,突出主要特点,并注意与其他植物的区别。 教学重点:抓住植物的主要部分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写清植物的主要部分的特点以及与其他植物的区别。 教具:多媒体
课前准备:请你自己观察一种植物,然后把所获得的有关内容填写在下面的表中。
观察记录表
植物名称:年月日
观察植物的颜色、形状、特点、气味、味道、像什么、茎、叶、花、果实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图片导入新课
1、教师引述:同学们,看看这张图片,谁知道这是什么?
2、出示图片学生活动。
3、师生互动。
引出课题:写一种植物
二、学习例文
1、出示枣树、小枣、枣花图片,根据图片师生互动。
2、出示例文,自读例文
3、思考:
(1)、作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写了枣树的哪几部分?
(3)、怎样介绍各部分的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出示课件:
叶子:翠绿、椭圆形
花: 金黄色、像星星
果实:红彤彤、像红玛瑙
茎:不是很直,上面长满了刺
4、教师小结:叶子、花、果实、茎,可以介绍它们的形状、颜色、味道以及给人的感觉等,要有顺序的观察,突出重点。
5、交流观察记录表
指名汇报,展开叙述,师生互动。
6、动手写作:出示写作要点观察植物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抓住叶、花、果实、茎的特点来写,从形状、颜色等多方面进行具体描写,还可以恰当的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
幼儿园大班《种植》教案(第14篇)
在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中,美丽的种植区始终都是班级环境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为它不仅具有绿化班级,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还蕴涵着很大的教育价值。在当今的都市生活中,孩子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在种植区里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是他们直观感受植物生长过程的良好机会。它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对植物的兴趣,还能学到许多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
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比较等多方面能力。因此我们利用自然角开展有趣的种植养殖活动,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一、种植养殖目标:
1、了解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植物以及动物们在不同季节里的变化。
2、掌握种植的步骤和方法、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3、有效利用种植养殖区,鼓励孩子自主种植和管理。
4、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帮助孩子获得有益的知识经验。
5、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能力。
二、材料准备:
1、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动植物的资料,丰富幼儿前期经验。
2、整理园内的种植园地和班级的自然角。
3、蔬菜种子、盆栽植物、小动物等。
4、观察记录本。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分组讨论:
1、种植什么东西、为什么选这种植物、选择种植地点。
2、讨论种植注意事项,师生共同归纳正确的种植方法。
3、讨论并准备种植所需要的工具。
4、讨论并确定人员分工。
(二)幼儿分组操作
幼儿运用绘画、文字、数字等不同的符号记录下讨论的过程。
教师指导:引导幼儿记录时突出重点想解决的问题,启发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共同记录。
当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矛盾或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四、全班一起分享一学期下来的收获与惊喜。
总之,种植活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开展的工作,其教育效果也不是一、两次活动就能够完全呈现出来。教师必须把对种植区活动的关注作为一种习惯,抓住这一良好的教育契机,引导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并获得一些有益的生活经验。因为这些生活经验的获得,远比孩子们枯燥单调地学习一种知识更为重要,它必将在孩子们美丽的人生画卷中留下最为新鲜靓丽的一笔。
幼儿园大班《种植》教案(第15篇)
设计意图:
开学初孩子们在种植园种了萝卜,每天早上来园都兴致勃勃的去看萝卜宝宝的长势。可是有好几天都是雨天,孩子们没有办法去种植园。这不,这几天天刚晴,他们就迫不及待的拿着浇水工具和除草工具去了种植园给萝卜宝宝们除草、浇水了!
活动目标:
1、会正确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铲子、喷壶等。
2、学会照料萝卜的简单方法。
活动准备:
铲子、喷壶等工具。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萝卜宝宝的长势:
“我们种的萝卜宝宝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它们长出了什么?”
2、师幼共同整理园地。
“现在萝卜宝宝们的周围都长出了草了,有的萝卜宝宝渴的连土都裂缝了,该用什么工具来帮帮它们呢?”
观看并认识铲子、水壶等工具。
3、教师观察指导,幼儿给萝卜宝宝浇水、除草。
提醒幼儿操作时注意正确使用铲子,注意安全。
小结:我们要经常到地里关心萝卜宝宝,看看它们什么时候要喝水,什么时候要除草,是怎样长大的。
4、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萝卜宝宝的生长状况。
反思:
今天我们来到种植园地给萝卜苗苗浇水,当看到萝卜苗苗又长高了时,孩子们都兴奋的跳了起来。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领悟了一个道理:不管是什么样的活动,我们都要为孩子们创设自主参与、自由观察与实践的机会与条件,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领悟到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感悟到如果缺乏了责任心,做事半途而废,就不可能有收获,更体会不到收获带来的喜悦。
幼儿园大班《种植》教案(第16篇)
活动名称:我们的种植园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植物的基本生长情况,(种子——发芽——开花——结果)
2、培养幼儿观察记录的兴趣,学习记录的简单方法;
活动准备:各种种子:豆类、谷物类、塑料槽、标签、水洒、土、记录本;
活动过程:
1、出示种子,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幼儿的经验基础;
2、出示植物生长图片,大致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
3、我们的种植园: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来种植,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
活动延伸入一日活动中,每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不同生长环境中的不同情况,讨论无土培植和泥土培植的不同。
生成与反思: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也比我想象中高,孩子们每天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他们的植物朋友长什么样了,大家一起说说,记记,可开心了,我则在旁边安静地倾听他们的谈话;有一次,周耀祖发现种萝卜的可乐瓶里的水越来越少了,他就问旁边的小朋友:“你看,那个瓶子里的水怎么没了”,旁边的小朋友就不假思索的回答说:“被萝卜吃掉了”,这时,又旁边一个小朋友听见了说:“水被太阳晒的没了”,徐安接着说:“水没了,它会干死的”,我很想听听他们怎么往下说,可是他们却不说了,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等孩子们都记录好了,我请孩子们集中起来,我们一起讨论了这个关于“可乐瓶里的水哪里去了”的问题,孩子们通过这次活动,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接着,我又顺着这个话题问孩子们:植物没有水不能生长,那么没有泥土,它们能生长吗?于是又引起幼儿对无土培植和泥土培植的关注;结果幼儿发现,没有泥土,植物照样能生长,而且有很多的好处。
幼儿园大班《种植》教案(第17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喜欢参与种植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愉快体验。
2、在游戏中初步了解种植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铲子、盘子、萝卜种子、故事图片。
2、经验准备:带幼儿参观过大班幼儿的种植活动,他们对大班幼儿洇地、种种子等种植过程获得了感知经验,认识了相关的几种种子,并对种植工具怎么使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掌握种植过程的基本技能,如每个小坑之间要留一定的距离、每个坑里的种子撒得不要太多等。
活动过程:
1、以游戏的口吻提问激发幼儿种植的兴趣。 教师:听,是谁在呜呜地哭呀?哦,是小种子在哭。种子宝宝你为什么哭呀?原来它们没有房子住,所以很伤心。那我们小朋友该怎样帮帮种子宝宝呀?
幼儿:我们给它盖个房子。
教师:你们还记得故事中种子宝宝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吗?
幼儿:像小鸟用的那样(她指的是故事中小坑的样子)。像给小蚂蚁挖的洞那样。
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获得的经验。他们的答案都来自种植活动前的经验准备。
教师:“对,种子宝宝的家就像一个小坑。”(教师出示图片)
2、给种子宝宝盖房子。
(1)带着幼儿边说儿歌《走在田埂上》边走到本班种植园地的田埂间。
(2)给种子宝宝盖房子(挖小坑)。
教师提出要求:用铲子时要小心,不要碰到手;房子与房子之间不要离得太近。由于有了前期经验的铺垫,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握铲的要求。
3、请种子宝宝住新家。
教师:孩子们,咱们给种子宝宝盖好了家,请种子宝宝搬到你盖好的房子里吧,但是,一定要注意一间房子里不要住太多啊!
先挖好坑的几名幼儿捏了好几粒种子放到一个小坑里。老师看到了马上用种子宝宝的口吻说:“哎呦,太挤了,太挤了,我们想4个好朋友住在一起,再给我们盖问新房吧!”
4、给种子宝宝盖被子。
教师:种子宝宝说他们有点冷,想请我们帮他们盖上被子吧!
“请小朋友轻轻盖,再用小手帮它按一按,把被子盖严了。”教师又引导幼儿将土踏平。
5、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给种子宝宝盖了房子,让它们住进了新家,还给他们盖了被子,它们可以安心地住在里面了。它们都说,谢谢小朋友,希望过几天来看看我们,我们会伸出头来的。
幼儿园大班《种植》教案(第18篇)
一、活动目标:
1、对种植活动感兴趣,乐意参加种植活动。
2、迁移种草莓的经验,继续学习栽种过程。
3、关注植物的生长,愿意连续观察与记录植物生长变化。
二、活动过程:
1、观察大蒜,认识其外形特征。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大蒜)
师:请你看看大蒜是什么样的?有点像什么?
幼儿描述大蒜特征:白色的球状,外面有皮,用简单的词语类比想象大蒜的外形特征。
提示:引导幼儿发现大蒜是由多个小蒜瓣组成的,蒜瓣围成了一个圆圈,每个蒜瓣都有白白的蒜根,尖尖的地方是蒜芽,用手轻轻一剥,大蒜的衣服就扯破。
师:请你们把大蒜掰开,看看是什么样的?再数一数有几瓣?丰富词语“蒜瓣”
老师:你们吃过大蒜吗?是什么味道?喜欢吃吗?(让幼儿知道吃大蒜可以预防很多疾病,如癌症)
2、学习种植大蒜的方法。
(1)师:你会种大蒜吗?我们种大蒜需要什么?
与幼儿一同讨论并明确种大蒜的材料和工具等。
种大蒜的第一步是做什么事情?
我们先把一个个圆形的大蒜,剥成一个个小蒜瓣。
(2)再看第二步,大蒜哪头朝下埋到土里?
蒜根朝下,蒜芽朝上
(3)师:怎么把大蒜种到土里呢?引导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想法。再看第三步,老师是怎么种大蒜的?
师:我们先把一个个圆形的大蒜,剥成一个个小蒜瓣,然后用小铲子松松土,土松好后,拿起一个小蒜瓣,蒜根朝下,蒜芽朝上,将蒜瓣插进泥土里,盖好土,最后给蒜瓣浇点水,就种好了。
幼儿观察老师示范种大蒜的方法,鼓励幼儿尝试用语言表达老师的种植方法。
3、尝试种植大蒜。
老师播放“种大蒜”的儿歌录音磁带,幼儿尝试种植大蒜,老师巡回指导幼儿正确种植蒜瓣。
老师:老师的大蒜种好了,现在,轮到小朋友们种大蒜了。
(1)幼儿自由种植大蒜,重点观察幼儿是否将大蒜的尖头朝上,并请幼儿按第三步给大蒜浇水,再将种好的大蒜端平摆在户外的平台上。
(2)师:大蒜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呢?种下的大蒜能长出叶子吗?引导幼儿自由猜测,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蒜瓣就长出了绿芽,绿芽往土外钻,绿芽长呀长呀,就长成了一颗大蒜苗。
老师:小朋友们种好大蒜后,把自己的名字贴到你种的大蒜盆上,以后就知道你种的大蒜在哪里了。
三、巩固新知
老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会种大蒜了,你们能告诉老师是怎样种大蒜的吗?
四、结束活动
1、老师:小朋友们的大蒜种好了,让我们慢慢等着大蒜长大吧!现在,我们要先收拾地上和桌子上的物品,要不然我们会被这些物品拌倒的。
五、延伸活动:
1、利用早晨入园、中午散步或离园前的时间,引导幼儿进行连续的观察与照料,每个1—2天浇一次水,让幼儿比一比,看一看,谁的大蒜先发芽,长得好。
2、等幼儿的大蒜叶已经长的很长很长的时候,可带领幼儿将长叶剪下,送到厨房做材料,让幼儿品尝劳动成果,体验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