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男孩女孩(第1篇)
目标:
1、知道男和女的不同,形成初步的性别意识。
2、初步学习用自己的标记记录调查内容,并能用语言表达。
准备:
1、幼儿用书、挂图。
2、记录表。
3、请家长事先向幼儿介绍男孩、女孩长大后的区别。
过程
1、结合幼儿用书,比较图中男孩与女孩的不同,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
男孩和女孩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一样?
2、明确自己的性别。
你是男孩还是女孩?
所有的男孩请起立!所有的女孩请举手!
3、想想家里的大人,了解男孩、女孩长大后的区别。
家里有谁是男的?谁是女的?
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男的长大后长胡子,比较有力气;女孩长大后不长胡子,会生宝宝;男女的声音也不同,男的声音较粗,女的声音较细……)
4、小小采访员。
运用采访记录表记录男孩、女孩的不同喜好。(男孩喜欢的记录在男孩的圈中,女孩喜欢的记录在女孩旁的圈中,共同的喜好记录在两圈交集处)
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采访内容。
幼儿园教案男孩女孩(第2篇)
活动目标:1、了解男孩、女孩在动作、声音、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尝试主动用各种方式找出区别。
2、愿意向异性同伴学习,弥补自身的性别弱势。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人物头饰(塑料的、纸的、橡塑板的),各色纱巾和各色花布,木棍、纸棍、项圈、塑料圈,插塑两筐、宝高玩具一筐,水彩笔、白纸、垫纸板等。
活动过程:
1、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给自己化妆。
(1)激发幼儿化妆的兴趣。
教师:"啊!这儿有这么多美丽的头饰、纱巾和玩具,我们来开个化妆舞会好不好?"
(2)教师:"请你想一想,你想把自己打扮成什么角色?""前面有一面镜子,请小朋友打扮好以后,到镜子跟前照一照,看看你化妆好的样子。"
(3)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打扮自己。
(杜鹃圆舞曲响起,由轻渐强)
(4)教师给予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观察幼儿的喜好和表现。提示幼儿:"你想化妆成什么角色呀?""去前面照照镜子,看看你现在成谁了?"
2、化妆舞会。
(1)请化妆好的幼儿坐下来。(音乐渐轻)
(2)谈话、展示和启发引导。
①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化妆的角色形象。
教师提问:"你化妆成谁了?你为什么要化妆成他?你能给我们表演一下吗?"
②教师结合幼儿的化妆和表演给予评价:"我发现你的动作很有力!""你的动作很优美!""你很细心。""你希望自己像xx一样勇敢、键壮。""你希望自己像xx一样美丽、漂亮"等等。通过教师的评价隐性地归纳出男孩和女孩的化妆和表演时不同的喜好和风格。
③比较和讨论一下男孩和女孩在化妆和表演上的不同。
请全体男孩子展示一下自己的角色;请全体女孩子展示一下自己的角色;请幼儿谈谈男孩、女孩在化妆活动中的不同之处。
④教师和幼儿共同分析小结:"平时我就发现男孩、女孩在发型、服装上不太一样。今天,从小朋友化妆中,我还发现你们的兴趣爱好不同,表演时的动作、风格也有许多不同。""男孩、女孩都有自己的优点。男孩子们勇敢、大方,表演的时候动作有力。女孩子们做事认真、仔细,表演的时候动作优美,表情很好。但是有的女孩子胆子太小,该向男孩学习,有的男孩动作很快,但是粗心大意不够细致,你们就要多向女孩子们学习。"
(3)开始进行化妆舞会。(舞曲响起)教师和孩子一同快乐地跳舞,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风采。
3、游戏《找男孩,找女孩》。
(1)教师请小朋友坐下休息一会儿,引出嘉宾-小猴子(其他班幼儿扮演)。
"今天,听说我们小朋友在这里开化妆舞会,几只小猴子也来参加我们的化妆舞会啦!我们欢迎他们!"(鼓掌欢迎)
(2)小猴进场。(伴随猴操音乐)
(3)游戏《找男孩,找女孩》。
①教师:"下面就玩一个《找男孩,找女孩》的游戏。这几只小猴子中间有的是女孩子扮演的,有的是男孩子扮演的。请你猜猜看,谁是男孩,谁是女孩?"
②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教师引导幼儿从动作、声音,兴趣、爱好等方面区分,鼓励幼儿采用多种方法来比较和判断。
(4)请小朋友在纸上写出男孩的号码。
教师:"通过一系列测试,我们小朋友好像已经知道谁是男孩,谁是女孩了。请你把男孩的号码写在纸上。"
(5)公布正确答案。
教师:"小朋友的答案都写出来了。究竟谁是对的呢?请小猴们脱下你们的帽子,让我们看看。""看出来了吗?请男孩子向前一步走。""原来x号、x号是男孩子表演的,x号,x号是女孩子表演的,看看你手中的答案,你答对了吗?"
(6)教师小结。(鼓励幼儿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小结几种辨别方法,鼓励男孩、女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4、小朋友和小猴一同联欢。(舞曲再次响起)
幼儿园教案男孩女孩(第3篇)
一、活动名称
男孩女孩。
教案目的
1、区别男女、你我。
2、练习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吐字清楚。
活动材料
男孩和女孩图片。
教案流程
1、教师出示图片念儿歌。
2、请女孩子站起来,教师指着女孩子的特征念儿歌。
3、请男孩子站起来,教师指着男孩子的特征念儿歌。
4、幼儿一起跟老师念儿歌。
5、男、女孩子互相指认。学用代词:你、我。
活动建议
1、活动时教师能够适当地用些道具更好。
2、活动后,教师还可以延伸至美术区域中,让幼儿操作《我是男孩子》《我是女孩子》。
附儿歌:
男孩女孩我是女孩子,梳着小辫子,穿着小裙子。你是男孩子,带着小帽子,穿着短裤子。
二、活动名称
娃娃家游戏
教案目的
巩固幼儿说出男女、你我。
活动材料
娃娃家常用品
教案流程
1、幼儿按性别的'不同,自己确定担任什么角色。
2、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在家里做事情(摆弄玩具)。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适当地参与其中。
活动建议
1、不要刻意地追求幼儿模仿角色真实性程度的高低。
2、提供的材料要丰富,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幼儿园教案男孩女孩(第4篇)
教学目标: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性别,进一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意识。
教学准备:
1、男孩子、女孩子卡片各一张。
2、裙子、短裤若干(与班的男、女幼儿人数相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男、女孩子卡片,让幼儿知道自己的性别。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客人,他们是谁?”(一个男孩子,一个女孩子)
2、“那么,你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呢?”(教师帮助幼儿区分自己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
(二)请幼儿选服装,进一步认识自己。
1、“这儿有许多漂亮的衣服,我们来看看哪些是女孩子穿的哪些是男孩子穿的?”
2、“请小朋友一起选出你爱穿的衣服。”(教师进一步帮助幼儿区分性别)
(三)组织幼儿结合性别,学会自己上厕所。
1、“刚才,小朋友都知道自己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了,那谁知道,男孩子、女孩子是怎样上厕所的呢?”
2、组织幼儿上厕所,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孩子们能够知道自己的性别,并会用正确的方法上厕所。
幼儿园教案男孩女孩(第5篇)
目标:
1、区分男女,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尝试用一一间隔方式进行排序。
2、体验男孩女孩一起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重点:
区分男女,尝试用一一间隔方式进行排序。
难点:
尝试用AB模式进行排队。
准备:
教师教具:课件、开火车的音乐。
幼儿学具:可插式火车剪影纸片人手一份、小人图片4个(男女各两个——见资料包)。
过程:
(一)比较男孩、女孩
(这环节引导幼儿了解男孩、女孩的基本特征,会区分男女,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
1、演示课件第一张: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小朋友,找找他俩什么地方不一样?
小结:他们一个是女孩,一个是男孩,女孩的头发长长的,喜欢穿漂亮的裙子……男孩的头发是短短的,穿着长长的裤子……
2、区分男女:你们是男孩还是女孩?(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请幼儿按性别分别站到娃娃的一边。(弟弟站在男孩一边,妹妹站在女孩一边)
(二)按男女一一间隔排序操作
(这环节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一间隔排序的方法。)
1、老师演示课件第二张:呜呜呜,什么车开来了?
2、老师演示课件第三张:小朋友要上火车去旅行了,看看谁会先来乘火车?(老师分步演示前3个娃娃上火车课件)
3、猜一猜:猜猜接下来会是男孩还是女孩呢?(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娃娃排序规律)
幼儿可能1:可能没有发现排序的规律而猜谜式乱说。
老师预处理:手指课件边慢慢说“男孩后面是女孩,女孩后面是男孩,男孩后面又是谁呢?”
幼儿可能2:有的幼儿可能能够说出接下来上火车的孩子性别。
老师预处理:请幼儿说说理由“为什么下面排的是女孩(男孩),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小朋友上火车要男孩、女孩、男孩、女孩……一个一个间隔排排队的。
4、游戏:坐火车
(1)布置任务:(出示可插式火车剪影纸片和小人图片)这里也有小朋友要坐火车了,他们也要像电视机里的小朋友一样排排队,(动作演示:一个朋友一节车厢,一个朋友一节车厢)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吧!
(2)幼儿操作
幼儿可能:没有排序意识地乱插。
老师预处理:语言引导——这些小朋友说要和电视机里的朋友一样间隔排排队。并帮助排2到3个“男孩、女孩、男孩,接下来呢?”
(3)分享交流:你们是怎样帮助男孩女孩排队的?
幼儿可能:和电视机里演示的方法不同,如:排序模式不同,或男孩打头等。
老师预处理:看看这些朋友和刚才的朋友排队有什么不一样?是不是也是间隔排排队的?如果还有朋友来排队,会是男孩还是女孩?
(三)按男女一一间隔排队“开火车”
(这环节通过排排队开火车的游戏,让幼儿体验男孩女孩一起游戏的快乐,并进一步了解一一间隔排序的方法)
1、排排队:你们想不想排队乘火车?我们就按照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的顺序来排队,开火车。
方法:先请1位男孩做火车头,再请幼儿自由间隔排队。
2、带领幼儿进行开火车游戏。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运用课件,孩子能很清楚的看到物体的排列规律,孩子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也很好,通过带孩子去郊游这个主线来贯穿整节活动,使孩子很自然的就理解了排序这个概念,另外这个课件里面我加入了孩子郊游的照片,这样孩子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幼儿园教案男孩女孩(第6篇)
活动目标:
1、比较古代男孩、女孩与现代男孩、女孩的不同之处。
2、运用已有经验大胆的进行创作、表现自身的感想。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有关古代男孩与女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从故事《木兰从军》引出话题。
1、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讲述故事《木兰从军》。
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木兰从军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师幼一起讨论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才能去当兵。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花木兰为什么要扮成男孩代爸爸打仗?"小结:因为古代的时候女人是不能上战场的,行军打仗是男人的事情,所以要女扮男装才能代她父亲打仗。
(二)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古代男孩与女孩的不同之处。
1、观察并说一说古代男孩与女孩服装、发型的差异。
古代的男孩穿衣服和裤子,女孩则穿裙子;古代的男孩全部的头发都是朝上扎起来,女孩则是披着或者挽着发髻。
2、观察并说一说古代男孩与女孩生活内容的差异。
古代的男孩要到外面去干活,比如种田、做生意等。还有要读书考试光耀门楣。女孩子则是在家烧饭做菜、织布等干家务活。
3、大家互相讨论,花木兰为什么不能当兵上战场。
古代的女孩是不能随便外出的,她们得在家料理家务活。只有男孩子才可以外出打战,所以花木兰不能上战场。
(三)大家讨论现代男孩、女孩与古代男孩、女孩的不同。
1、说一说现代男孩、女孩与古代男孩、女孩活动的不同。
现代男孩、女孩活动的范围很广,女孩和男孩可以做同样的事情,女孩也可以上学,也可以到外面去玩……而古代的男孩和女孩则分工很明确,女孩子是不可以随意外出的。
2、比较现代男孩、女孩与古代男孩、女孩在服装、发型方面的差异。
现代男孩与女孩服装和发型可以多种多样,男孩也可以扎辫子、穿裙子;古代男孩与女孩却只能穿特定的衣服,梳特定的头发。
(四)幼儿自由想象:假如我是花木兰……
1、引导幼儿围绕"假如我是花木兰,我会做……我希望……"展开想象。
2、帮助幼儿从花木兰的服饰、动作等方面将想象的内容表现出来,也可创编故事情节。
反思:
在活动的组织与互动过程中,我比较关注游戏活动积极氛围的渲染。通过变一变、猜一猜、试一试等手段,充分调动小班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身体的不同感官都调动起来,快乐的学习。
当然,在活动中的回应还不够灵活,当孩子说“男人女人”时,只是直接纠正为“男孩女孩”,其实这里可以拓展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