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作文(第1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秋风瑟瑟袭卷着枯枝,残叶沙沙作响,顿感夜色凄然。我拂去外袍想要上榻入眠,微风抚动门扉,月色顺着门隙探入室内,映出屋外摇曳的枝梢,如春景初生般嫩芽,被春风肆意拥吻。此刻,我已然倦意全无,便起身到户外,欣赏这皎洁的月色。
我一介宋廷罪臣,被一贬再贬,早已门庭冷落,交友稀少,就到承天寺去寻怀民兄罢!
一路月光相伴,庄严肃穆的承天寺已映入眼帘。此夜知己,除怀民无人也!轻叩门扉,竹影斑驳,光影在他消瘦的脸庞泛起微暖的光晕。相识一笑,此夜知己,唯有怀民!并肩步于庭中散步,灯火阑珊,寂静无声。
停下脚步,仰望暮色长空。月朗星稀,栖鸦偶然被夜露惊起,在月下划过矫健幻影。抬眼眺望,远处青灯若隐若现,微微跳动的烛火与月夜寒光互相交融,皎洁的月光倾洒,满地清明如水,清澈透明。相坐于院中,生出一种扑朔迷离,水月难辨的迷幻之景。只见庭中倒影,如碧水潺潺,跃动着些许翩跹流连的清影,那澄清水中纵横交错的藻荇,伴着月光的舞动,逐渐光影斑驳。这妖娆的藻荇,是那月色下摇动的竹柏身影啊!
夜色渐凉,月下共酌。哪个夜晚没有竹青柏翠,哪个地方没有月夜清辉,只是世人追名逐利、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无暇领略这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之美罢了 !
记承天寺夜游作文(第2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我解开衣服刚想躺下睡觉,却看到皎洁的月光从窗棂上照进来。突然间似乎想到什么,我穿好衣服系上鞋带,向承天寺走去。一路上,思忖着,近来的日子过得无聊,没有可以交心的朋友,刚才想到了以前同我一样遭遇的张怀民。我走进承天寺,看到怀民的房间还亮着灯,怀民亦未寝,一番寒暄后,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漫步、谈心。
我们在院子里走着,仰望天空,闪烁的星星亮在夜空,月亮耀眼无比。我不禁感叹:怀民兄,今晚的月光多么皎洁,又不禁让我想到了从前。我心中浮现了淡淡的惆怅。怀民也端详着月亮,想到家中年迈的老母,亦不知她现在过得好不好。我倾听着,似乎也无可奈何,说道:家中有妻儿老小,叫我如何放心,也更是思念着家乡,如今被贬至此,我只能与你放谈心中思乡思亲之情。怀民点头默许。我们坐在庭院中,月光像水一般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柏的影子。我不禁感叹:哪一个晚上没有皎洁的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的闲人去欣赏罢了。
谈到这儿,我们更是对时局民生畅谈一番,怀民叹息:我们为国尽忠,却得不到朝廷重用,被贬至此,渴望报效朝廷却是有心无力!当年在政坛上我揣度再三,选择了中立,结果却被贬。如此,我怎能不忧愁,满腔热血和才能无用武之地,千般愁绪,万种惆怅又怎能安然入睡?清闲的我们惟有与月光、竹柏同乐,岂不快哉!
记承天寺夜游作文(第3篇)
公元1083年10月12日,又是一个寂静的夜晚。
熄灯,我正要入睡,抬头忽见明月照入我的寒舍,长期以来的孤独和忧伤,顷刻间烟消云散,窃走了我的一抹睡意。望着那半空中的月亮,似乎是上天赐予我的伴侣,它似乎懂得我的孤独,了解我的忧伤,要不然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到来呢?被贬官以来的一个个不眠的夜晚,是多么漫长啊!
在这深夜里,万物都已进入梦乡,小路边家家户户都吹灭了灯火,入睡了。谁能和我一同欣赏这花好月圆之景呢?
哎,想到在这祥和之夜,也只有那些心中有苦,有悲的人,才会对这明月感叹万分吧,这时不由得想到怀民,于是带着满怀的喜悦,去往承天寺。
果不其然,张怀民正站在门外,我们相视一笑,一起走到庭院中。月光下的庭院,仿佛是一个包着薄纱的少女,显得神秘而优雅,月光下的竹子,柏树的影子,倒映在水中,仿佛水藻般。
一阵微风吹过,庭院里的植物们发出清脆的`声音,不知是谁吹奏的笛子,与这声音交杂在一起,声音更加悲凉。哪个夜晚没有明月?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像我们这样无所事是的人太少了啊!
站在庭院中,望着这一轮明月,足矣!足矣!
记承天寺夜游作文(第4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深秋的风儿在吹拂,冷冷的、瑟瑟的,忙了一天的我,感觉有些困倦,解开衣服正准备睡觉,可当秋天那温馨的月光从窗户里悄悄得透进来,像一面镜子,又好似一张白纸,又亮又白,洒满了我的整个房间时,我睡意全无,便去承天寺找张怀民,来一起享受这美好的月光,到了承天寺,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走在两旁有竹林的小道上,听到秋风里竹叶沙沙作响的声音,轻轻的,很舒服的一种感觉,走出了小路,便到了一个小院,皎洁的月光洒满整个庭院,看着地上,好似出现了一泓清泉,又清又亮,望不到底,给这原本凄凉的夜,又增加了几丝清凉,仔细看那“泉水”,里面还有水藻,在放松的自由摆动。这时,一片竹叶,随着风儿落了下来,飘到了我的面前,才打破了我的遐想,原来那在水底招摇的水藻并非真正的水藻,而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多么美好的夜晚啊!
我和怀民继续走着,说着曾经在宦场上的得失,想起那些或喜或悲的往事,我们不由得相视一笑,心中释然,这曾经的辉煌与失败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只有今夜还在继续,不必在这么美好的夜晚想那些曾经的不快。
哪里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我以前为什么就从来没注意过呢!是没有吗?不是,这些哪里都有,只是我原来和普通的宦官一样一直辛苦地追逐名利,而忘了停下来休息一下,去欣赏这清凉的月光和这沙沙作响的竹林共同创造的美好夜晚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作文(第5篇)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读完寥寥仅84字的记承天寺夜游,这句话就像一句铿锵有力的呐喊,似是想要唤醒什么。
苏轼的才华自不必说。倘若按谢灵运所说的话,我认为苏轼亦可占八斗,奇才岂会比不上曹子建呢!他不仅志向远大,又有济世之才,怎么着也不会闲着。
的确,在王安石变法之前,他从未闲过,当上了皇帝秘书的苏轼自然是往来奔波、任劳任怨的。与王安石相比,他更有远见:向百姓增加赋税在短期内是会有些起色。但是长此以往,原本就贫苦的人再加上身负的种种苛捐杂税,简直就是雪上加霜!而国家呢?从前与变法之后不会有太大的区别。王安石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眼界狭窄的他最终劝皇帝将苏轼赶到黄山,自己一意孤行继续变法,结果自不必说。
之后苏轼纵使想做些什么,也没有什么可做的。当然,他不会对王安石有丝毫的怨气或愤恨,常以乐天派自居的他不会如此也不屑于如此。终日无所事事的他既不对名利场上的斗争感兴趣,也无隐居深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兴。他只是每天举杯销愁而已,自然是不能与在朝廷当官时的风光相比了。但他似乎并没有对如此巨大的反差有什么太多感想,他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悠哉游哉,游山玩水,充满闲情逸致。他表面上是淡然的,其实内心有几分隐忍,是对于根据的隐忍,对于朝廷的隐忍。我真不知道为何硕大的朝堂可容得下君王,容得下文武百官,为何就容不了一个苏东坡呢?
记承天寺夜游作文(第6篇)
在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我解开衣服刚想躺下睡觉,突然看到皎洁的月光很淡很淡的照在窗户上映射进来。突然一下子间似乎想到什么,急穿上鞋子,穿好衣服,往承天寺去。路上心里想着,最近的日子中太过无聊,没有可以交谈的朋友,今天一下子就想到了以前跟我同样遭遇的张怀民。走到寺门口有两个和尚走了出来“施主,请问你想找谁?”我停顿一下,深情淡定的回了:“我来找张怀民!”和尚恭敬的回答:“施主请进”
我走进寺中,看到怀民的房间也未熄灯,径直朝前走去。轻轻敲门,只看到房间的身影朝门口走来,打开门后,也是呆了一下,微笑示意之后,张怀民收拾衣服,和我一起在院子里漫步。
我们一起在院里走着抬头看到天空中灰暗一片,有一点星星挂在远方,最耀眼的哪个月亮也安安稳稳的挂在天上。我不禁感叹:“哎,怀民兄,今晚的月亮多么皎洁,又不禁让我想到了从前。”我脸上浮现了淡淡的伤感,悲痛。怀民定定看向月亮,支声到:“谁说不是呢?如此景色怎能不令人伤心!想到家中还有年过80的老母就很担忧,不知她现在过的好不好。我听完之后,也不断摇头,似乎这么无可奈何,说道:“家中有妻儿老小,叫我如何放心,也更是思念着家乡的土地,如今被贬至此,我只能与你发泄心中思乡思亲之情。”怀民点头。我们坐在庭中,找来酒杯,一同在月光下喝酒。
水里的植物纵横交错,漂浮不定,那些竹子,松柏也倒影在水光中。我们都不禁感叹着:“哪个地方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这样的竹子,松柏。只是少了现在像我们这样的闲人而已。”
谈到这而,我们更是对现在的宋朝皇帝,百姓谈论一番,怀民叹息:“我们闲来无事,却得不到朝廷重用,被贬官至此,渴望报效朝廷却是有心无力!可悲!可悲!”我们心中都黯然伤神。
我们坐起身来,突然想往湖边散步,走在路上,看到了这片江山现在的处境,不禁感慨,不能为国出力,实乃大不幸。
记承天寺夜游作文(第7篇)
元丰六年十月十日的晚上,我解开了衣服,正要入睡。这时,月光从门外照射进来,将地面染成了一片雪白。我看看月亮,又看了看地上的月光,今夜的月光美得令人陶醉。于是我高兴的站了起来,走出了门,在美丽的夜景中,我在无人的小道上缓缓前行着。可是,我突然想到,没有与我一同寻欢作乐的人,心中不禁涌现了一阵凄楚。于是,我就去了附近的承天寺,去寻找与我一样落魄的友人张怀民。我走进寺中,用手抚摸着栏杆,月光下的影子是那么的阴暗,让我回想起最近困苦。走进怀民的房间,才发现他也没有睡。
于是我们两人相约一同欣赏今夜的月色。我们一起走进了院子里。寺里的院子很大,月光照在光滑的地面上反射开来,像水一样透亮。月光如水,而这一片“水”中似乎还生长着许多植物,它们在白茫茫的地面上格外显眼,交错在一起,看上去层层叠叠。其实,那些是月光照耀下,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我看着月亮,又看着寺中的竹、柏,不禁若有所思。我开始想,为什么处处有美好的月景,也处处有竹柏,可却鲜有人欣赏?我想了想自己被贬官的经历,突然恍然大悟:“是啊,人人都那么奔忙,哪有什么时间去赏月,真正赏月的人,也只有我和张怀民这样的闲人罢了。”是啊,也确实如,太多太多的美被人忽视掉了,为什么普通人不赏月?只是因为人们被世事所困,没有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月色如此之美,却无人欣赏,着实可惜。而我被贬官,有职无权,满腔热血,一身才华却无用武之地,不也如此?可正因如此,我才有了这份清闲,才能好好赏月,这种人生的乐趣又有几人能发现呢?我抬头再看了看月亮,明白了一件事,贬官又如何?我依旧是那个我,满腹诗书,既然我有过辉煌,那么我还是有能力的。既然本事还在,又何须在乎一时的失意?贬官并不重要,我们要学会适应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人生处处有人生的乐趣,只要还有美的地方在,我就有人生的意义。所以,好好享受现在的美好,才是最重要的。
- 寒山寺的诗词 推荐度:
- 周记300字作文 推荐度:
- 普宁寺导游词 推荐度:
- 校运会周记400字作文 推荐度:
-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记承天寺夜游作文(第8篇)
庭院深深,树影重重。月高挂于夜空,静静地洒下皎洁的月辉,月光朦胧,让这夜晚显得梦幻起来。
月儿无眠,似调皮的小孩儿轻轻地推开门窗,想要看看室内的人此刻在做些什么。
形影消瘦的人,正要解开衣衫走向床边。却见这精灵般的月光投进了室内的地面。如此皎洁明亮。今晚的月一定好圆好圆。何不一赏月下美景,再去眠它一晚?
于是再度披上衣衫,轻轻推开雕花的木门,信步走到室外。只见那月光无言,却已将整个庭院写满。处处都是娴静之美。
虽不及白昼的明亮,却自有一种似真似幻的梦幻之感。
走下台阶,庭院空空。如此月下美景,却无人与我共赏。自被贬黄州以来,总是白天,也鲜有登门造访的人,更何况此时正值夜深?
月光将我的身影拉得那么长。我看那地面上的孤影不禁心生凄凉。忽然想到老友张怀民的境遇与我一样,宦海浮沉此刻我们都是仕途上的失意人。于是迫不及待的踏上了前往承天寺的那条路。
不多时,我便来到了友人的住处。讶然地发现原来张怀民此时也未就寝,正一人独自立于庭院,见我到来,自是一番惊喜。相顾之下,欣喜中却带一点悲凉。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松柏,可是天涯知音却是这样珍贵。
庭中漫步,自有一种悠闲。月下赏景,自有一种欣喜。
向我们这样并肩而行,悠然观景,抛开世俗的名与利,忘却人生中的诸多不如意,将心身托付那一轮明月的人世间又有多少呢?
晚风,轻轻地吹过来。竹影摇曳,枝影婆娑。
庭院化作了一沉清水,澄澈透明。松柏也化作了在水中轻轻摇曳的水草。而此时的我俩,不就正如两条深游水底的鱼吗?
记承天寺夜游作文(第9篇)
夜凉如水,我脱下锦衣,目光流连窗外,皎月的清辉翩然照亮一室昏昏欲睡,我兴致被勾起。不错,今日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整整四年,媂居黄州的日子孤单寂寞,今日这明月也来宽慰我,不如今夜就与月对饮,打发漫漫长夜。
我披上月牙白的长衫,起身来到屋后马厩,夜晚的空气略有潮湿,冰凉彻骨,没有多想,上马轻喝,哒哒的马蹄声中,承天寺庄严肃穆的剪影已在眼前-----此夜知己,除怀民无人,轻叩门扉,里面几声喟然长叹,烛影摇曳,怀民略有愁意的脸庞笑意蹁跹。
无需多言,我们并肩在庭中散步,灯火阑珊,寂静无声。偶尔有远处农舍的狗犬隐隐传来,一切是那么的静谧、那么安详。月光如梦如幻地投下,我这才注意到,我们二人皆是月牙白的长衫,如出一辙,他似乎觉察到我的注视,相视良久,抚掌而笑。
“今夜月色甚美,让人不忍弃之而睡。”
我们一起停下脚步,仰望黛色的天空,月朗星稀,乌鹊偶尔被一滴夜露惊起,在月下如同幻影,扑棱棱的声音却又仿佛在提醒,这里是俗世红尘。微风复有吹来,潮湿的空气吸入嗓子,有一种微微的清香,让人神清气爽,为之一振,相对无言,不约而同往前走,不久觑见一处小亭,怀民笑道:“这里可是个妙处。”我笑而不答,坐在亭上,四周沙沙作响,抬眼望去是一大片湘妃竹,借着月色可以看到旁有一片残败的秋海棠,枝干挺拔,好像可以嗅到那股清甜的花香。
怀民从石桌下拿出蜡烛点起,暖黄的烛光缓缓跳动,与冰月的寒光交融却不突兀。满地清辉如水,澄澈透明,此时坐于亭中,更是别样韵致,潺潺流水中,仿佛还有许多青色水草随水摇曳,原是松柏和湘妃竹的影子,不知是什么的投影,好像几尾黑色小鱼,而我与怀明的影子也翩然在“水”中,好像是一座水下宫殿,一株秋海棠默然静立,让人心生向往。
湘妃竹的沙沙让我移目,触及那碧玉中的斑点,万千感慨,“梦得,你也到了此地。”
怀民轻笑,十指扣着青花石桌:“今日有幸,还能与你相会,日后还不知如何呢?”他目光灼灼,决然起身负手而立:“如今我们是天涯沦落人,但至少还能做个伴。”他抬头望了望月亮,似乎觉得不该如此伤感。又道,我是“今宵勤把银烛照,犹恐相逢在梦中。”
我们朗声而笑,惊起池塘一只水鸟兀地长啸,清越悠悠,久久萦绕。
夜渐凉,我们拿来一只紫砂壶泡着庐山云雾,两只梅花错银小杯,频频举起,畅通古今。月下自斟,爱马一旁悠然草食,与好友倾诉衷肠,美则美矣,只是我与怀民心中更有难言的愁郁。
罢,罢,在这样空灵的冬日月夜,也只有我与怀民此二“闲人”才能如此悠闲吧,还是将杯中香茗饮个痛快吧!
记承天寺夜游作文(第10篇)
今天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被贬官之后,经历了如此多的日日夜夜,有的是无事的清闲与惆怅。当年在政坛上我斟酌利弊,选择了中立。虽是中立但也可以说是自成一派,却落得两边不讨好。在狂风疾卷的政治舞台上,我就像一片黄叶随风而去,消失在顶尖的政坛中。我怎能不哀愁,满腹的诗书才华无用武之地,成了废纸一堆,大贤成了大闲,无奈只能奉以一声苦笑。阵阵哀思卷起千般愁绪,又怎能安然入睡?
不觉已是夜深,倦意似潮水般袭来。方才解衣欲睡,却瞅见月光穿过门洒入屋中,难得好月,既无心安寝,不如趁此良辰美景,好好赏析一番。我走出门外,空荡荡的,也是又有谁有如此多的时间来顾及月光呢?无人交谈取乐又如何赏月?罢,走些路去看看张怀民吧。果然同是天涯沦落人。我无心睡觉,他又如何能睡呢?交谈后,我俩走出房门,在庭院中散步,闲谈着平时不能说也不敢说的当朝政事。庭院的地上月光像水一般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柏的影子。我不禁感叹:哪一个晚上没有皎洁的月光?哪一个晚上没有竹子松柏?只是缺少我们这样的闲人去欣赏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作文(第11篇)
此已元丰六年,算算来到黄州的时间,也已有些年月了。
大清早就下起绵绵细雨,不能外出,心中难免有些无聊。想到几案上的古琴,许久没有抚动了,便取出来,对着门外,抚起琴来。细雨绵绵,琴声悠扬。抚至中午,琴声随着雨声越来越小。不久雨停了,天空逐渐明朗起来。
晚上我准备解衣睡觉时,一缕月光透过门照射进来,门上的图案映在地上,十分优美。心中的寂寥一扫而空,我欣喜地走出门外。月光照在身上,心中又增了一分欣喜。但想到,如此美妙的月色却没有人与我共赏,又难免心生寂寞。
不是还有同样遭贬的张怀民在承天寺住着吗?我加快脚步,只想快点找到怀民,与其共赏月色。
来到承天寺,怀民亦未眠,也在赏月。
“哈哈哈,怀民兄,你好雅趣啊!莫非也被这月光吸引了吧?”
“子瞻不也是吗?彼此彼此。”
“何不趁此月色,好好赏玩一番?”
“正有此意。”
庭院中,澄澈的月光照射在地面上,宛如一滩明净的积水,与天上的明月交相辉映。竹柏的影子投射在“积水”中,犹如藻、荇交错其中。天上之月,地上之水,水中之藻荇,梦幻无比,宛若仙境。
“想当初,谪仙人以一人、一酒、一月而有‘对影成三人’。现如今,明月、友人,何不共同‘举杯邀明月’?”
“哈哈哈,如此甚好!”
吾二人在庭院中开怀畅饮,酣畅淋漓。明月相照,诗词相伴。普天之下,能有如此雅兴情趣的,想必也只有我们二人了吧?
月色处处有之,竹柏亦然。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来赏玩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作文(第12篇)
小雪似乎已是几天前,如今已经到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伴随着冬至愈发沉重的脚步声,长夜漫漫也愈来愈难以打发了。
已是深夜,万籁俱寂中,苏轼解开外衣,躺在床上。本以为已经释怀的辛酸又浮上心头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做闲官,已整整四年了---一幕幕往事在脑海里回放。心被涌动的暗潮拍击,他转辗反侧,久久无法安枕。一个翻身,牛奶般丝滑的月光从雕花的窗棂无声无息地挤了进来,同来看清寒之气的微风,一起抚平苏轼邹着的眉毛。他豁然开朗,愉悦地坐了起来,凝视着亲切的,熟悉的月光,打开了落了薄薄一层尘埃的窗户,月光刷地一声涌了进来。
苏轼望着被窗户框起来的夜景,那一轮明月高傲却寂寥地悬在空中,它周围星光黯淡,只有墨一般化不开的夜色包裹着它,云也妄图遮挡他,将它埋葬。可哪怕身陷黑暗中,它也慷慨地将光辉洒出;可哪怕被云朵遮挡,它的光芒也依然到达每个角落。这是一种怎样的清高和豁达啊!
苏轼笑了,可惜他的独乐是昙花一现,不能与他人分享。恍然,一个熟悉笑容闯入他的思绪---他想到了张怀民同样被贬的闲官,同样是戴罪之身,此时此刻,是否也在他那承天寺对月慨叹呢?
苏轼立刻简单穿戴整齐,去往承天寺找张怀民。没有惊动一人一马,他独自步行。已到承天寺,果不其然,遇到了同样难以入睡的张怀民,各怀心事的两人,便在月下的庭院,一边闲话,一边散步。
停下的地面光滑二皎洁,如一潭清澈的水,往上踏的每一步都仿佛能生出莲花。每一朵都不染纤尘的洁白,神圣而纯净,如白玉雕琢。
苏轼和张怀民从古说到今,从治国方针讲到生活琐事。两人无话不谈。那一刻,仿佛天地间只有他们和唯美的夜景。一切烦恼都遗落,被风吹散。月光的洗礼下,只余下美好,没有任何事情将干扰两人的雅兴。
地上映出竹柏斑雀动的影子,渲染成惊心动魄的墨点。又仿佛水中交错纵横的水藻,缠绕成密密麻麻的一片。引得两人驻足观赏了起来。
张怀民先打破了寂静,感慨道:何时缺少有如此夜色的夜晚?那里又没有月光下成片的竹柏?美景一直都在啊!
苏轼摆了摆手唉,美景在又怎样呢?若缺少我等这样肯抛弃名利,又有闲心观赏这美景的人,景色再美,再震撼,也敌不过那几捧黄金,几个名号,几张令牌对人们的吸引力与诱惑啊!
苏兄此言甚是!
两人走进了竹柏林,身影渐渐消失在月光下的竹林里
是啊!不是缺少月色!不是没有竹柏,只是缺少了在逆境中自得的人,在初冬里清闲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