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安全管理制度(第1篇)
课间是学生极易发生意外事故的时间段,各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值日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对学生课间的安全管理。为了维护学生课间活动秩序,保障师生安全特制订学生课间活动管理制度。
1、班主任要利用板报、晨会等宣传形式向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利用班、队会按《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教育学生文明休息,不在教室、走廊、楼道、楼梯口操场各处追逐打闹,互相推拉;不准在楼梯扶手上滑溜,上下楼梯要靠右边走。不做带有攻击性、危险性的游戏,不玩耍尖锐锋利的东西,不攀爬窗台或走廊栏杆、篮球架等设施,不跳校园各处台阶。严禁从楼上往下丢弃任何东西。不要随意触摸电源开关、线头等。不准玩火、玩水,不准在校园内玩弹弓、放鞭炮等。
2、值日教师及班主任在课间随时观察该班学生活动情况,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教育。对屡教不改的学生,通知家长到校配合教育。
3、小学低年级严格实行科任教师课间负责制及交接班制度,即由本节课的科任老师负责课间纪律,直至下节课的老师到达教室。
4、值日学生、值日教师、值日领导在课间巡视全校学生活动情况,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做好记载,并将情况通知班主任;由德育处按学校“文明班”量化评比办法,进行扣分处理,并于下周教师会上进行集中通报批评。
5、学生课间出操时,在教室门口排成纵队,快速下楼。班主任或带队教师在楼道组织疏导,注意学生动态。
6、突发事件必须立即向学校领导汇报,并由班主任会同德育处、安全办处理。
小学安全管理制度(第2篇)
在每天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课间活动能够起到放松、调节和适当休息的作用。为了把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防止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下课后要轻步走出教室,参加课间轻松愉快的活动。未经许可,不得进办公室,不在办公室周围喧哗,不随意串班。
二、值日生在预备铃之前,应主动认真地将黑板擦干净,把讲台整理好。
三、课间休息不追赶打闹、起哄、搬动桌椅、乱写乱画。
四、上下楼梯靠右慢行,不得拥挤,不推人、撞人。
五、按《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不在教室、操场各处追逐打闹,狂奔乱跑,防止互撞,禁止怪声喊叫,不做危险游戏,不攀爬栏杆、篮球架等设施。不要到升旗台、花栏附近玩耍,禁止学生乱扔纸屑、攀爬围墙栅栏、教室窗台和教室内桌椅。不跳校园各处台阶。
六、老师在楼梯、操场行走,学生应有礼貌地问侯、让道,不得抢行拥挤,冲撞老师。
七、学生在违背上述要求时,应服从值周干部和老师的劝阻及教育,严重者接受学校处理。
八、班主任在课间要随时观察该班学生活动情况,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教育。
如发生上述现象者,视情节轻重扣除本班考核分。
小学安全管理制度(第3篇)
一、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必须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严格遵守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二、师生不准带水果刀等利器进入校园。同学之间不得玩尖利器具或有毒、有害的化学药品。
三、学生不准攀爬围墙、栏杆、阳台、建筑物顶层等有危险性的地方。
四、教室、走廊等教学场所严禁追跑打闹,不得向窗外抛扔杂物、防止砸伤他人和影响校园环境卫生。
五、上下楼梯靠右行,轻步上楼慢步下,不得拥挤,不准趴在扶手上往下滑。
六、在校生如有特殊病史,应向班主任报告,不得隐瞒。患有不宜进行剧烈体育活动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的学生,应告知班主任,教导处备案并书面通知有关任课教师,该生可免于参加剧烈体育活动。
七、在校期间,如有身体不适,应立即向老师报告并通知家长及时检查治疗,以防延误治疗时机。
八、学生如遇自伤,应及时告诉家长或班主任及学校领导,及时治疗;如遇他伤,首先应通知伤害他人者家长,及时治疗,再通知被伤害人家长。
九、走读生应按时到校、离校,不在路上玩耍、串门、逗留。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放学后自己回家者,应向班主任递交由家长签字同意该生放学后自己回家的条子。
十、已满十二周岁,离校20分钟以上路程的学生,经家长和班主任同意后,允许骑车上学,但不得骑“三无”(无车闸、无车铃、无车锁)自行车,要自我保护好车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十一、提高食品卫生意识,不买“三无”(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和路边摊贩不洁食品。
十二、体育、实验等课,应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和操作规则,听从老师指挥,防止事故发生。
十三、在计算机房上网时,要遵守青少年网络公约,不浏览不良信息。学生不得上营业性网吧,违者严格处分。
十四、不得站在高处或爬上窗台擦教室、楼道的窗户玻璃等。
十五、遵守用电、用火规则,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不得触碰校内任何电气设备。学生不得抽烟、玩火。严禁学生携带打火机、火柴、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进校。
十六、当与他人发生矛盾,而自身又无法解决的时候,应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防止矛盾激化、酿成事端。学生家长来校要讲文明,不得大声喧哗,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十七、学校组织集体外出,应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有序步行,活动期间,严禁擅自离队游玩。
十八、在校期间不随便走出校门,遇有急事应向班主任请假,并报校长批准。不跟陌生人或似曾相识人离开学校。禁止带社会人员来校,造成不良后果,当事者要负全部责任。
十九、当发现危及人身安全隐患或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知情者应及时向老师或学校领导报告。当发生应急事故时不得造谣,夸大事实造成恐慌,要自觉维护公共秩序,保证校园正常秩序。
二十、记住下列几个重要电话: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紧急情况下打电话求救。平时不得随意拨打,否则要负全部法律责任。
二十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管理方法,严禁体罚辱骂、讽刺、挖苦学生,避免出现因体罚而使学生发生意外,否则后果由责任人自负。罚站一次罚款5元,超过30分钟者,罚款50元。教师打学生一掌,踢一脚,拧耳朵等,一次罚款50元。
二十二、住校生的安全管理依照《住宿生管理制度》执行。
二十三、课间安全管理依照《课间监护制度》执行。
小学安全管理制度(第4篇)
在每天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课间活动能够起到放松、调节和适当休息的。作用。为了把我校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防止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及时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制度:
1、下课后要轻步走出教室,参加课间轻松愉快的活动,未经许可,不得进办公室,不在办公室周转喧哗,不随意串班。
2、各班值日生在预备铃之前,应主动认真地将黑板擦干净,把讲台整理好。
3、课间休息不追赶打闹、起哄、搬动桌椅、乱写乱画。
4、上下楼梯靠右慢行,不得拥挤,不推人、撞人、不并步,不跳步。
5、教育学生课间不攀高、不跳台阶、不追跑、下楼道和上厕所不滑栏杆、不拥挤,不做其它各种危险性游戏。禁止学生扔石子、攀爬花坛、教室窗台和教室内桌椅。
6、课间应抓紧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预备铃响后迅速进入教室。
7、严禁学生课间擅自出校园。出校园必须有班主任批条,否则门卫不得放行。
8、值周领导、执行校长、值周班级、班主任必须加强课间巡视工作,监管同学的课间行为,并做好记录。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加强教育。
9、各班配备安全巡视员,监管同学的课间行为。
10、不玩各种电器开关、插头等,发现破损应马上报告老师,不要私自触碰。
11、课间玩耍要文明,不欺侮弱小同学,不骂人,说脏话。
12、课间活动不声喧哗,轻生细语,说普通话。
13、课间活动同学间不相互打闹,不相互推来推去。
14、学校举行型校内活动,各班任课老师要认真组织,消除安全隐患。
15、开展扫除、义务劳动等活动时,老师必须在场参与,布置学生力所能及的工作。
16、严禁学生携带锐器、危险品进校园,一经发现立即没收。严禁学生携带如剪刀、小刀等锐器上体育课或活动课。
小学安全管理制度(第5篇)
为了更好地开展好学校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大课间活动正常进行,提高大课间活动的趣味性和技能性;注重参与性和竞技性的统一。特制定专项工作规章制度。
1、体育组教师必须按时做好出操前的准备工作,按时到岗,保证大课间操的质量,有病有事向教导处请假。
2、学校保证每日大课间的正常进行,如遇天气变化学校临时通知(不出操),在没有接到通知情况下,大课间活动要照常进行。
3、在眼睛保健操结束后,班主任立即组织学生站队,到操场集合地点,由教师带队到整队。
4、每个老师都要成为活动的设计者、开发者、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5、大课间期间一律服从学校安排,每位教师不能私自做主,无顾不参加大课间活动,如遇急事请说明情况,需有教导处主任允许方可不参加大课间活动。
6、各班要保证学生的个人出勤,不得私自在班内、办公室内留学生,班主任教师要亲临大课间现场,下课不得拖堂,不占用大课间时间接待家长或做其他事宜,全力负责组织纪律进行大课间活动。
7、班主任教师上操前可站在队前管理秩序,上操时要站在本班队后,在上操期间各教师不能互相扎堆讲话,不做与大课间无关的事情。
8、大课间活动时间班主任和配班老师必须管理到位,活动前和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
9、学校针对大课间活动进行严格巡视检查,每周进行总结。
小学安全管理制度(第6篇)
为提高体育大课间的质量,使我校大课间逐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现制定各项职责和标准,各部门应参照职责和标准认真执行。
一、学生处职责
1、负责课间操的班主任的检查考核工作,并公布结果。
2、把检评结果作为年级考核和考核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级部职责
1、年级分管副主任是本年级课间操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2、级部辅导员负责教学楼内人数检查及卫生检查工作。
3、督促本年级的班主任,组织好各班的课间操。
4、课间操实行周百分考评制度,每周评出前三名和后三名,在班级日常量化考核中分别予以加1分和扣1分。
三、体育组职责
1、负责全校体育大课间的组织工作。
2、积极与年级部和学生处作好协调工作。
3、体育教师必须使所教班级的全体学生学会正确的做操动作,熟悉体育大课间程序。
4、体育教师具体负责体育大课间的整队督促工作。
5、公平、公正、公开做好课间操评比工作,及时汇总和上报年级或班级做操、跑操情况。
四、学生会职责
1、协助体育组做好课间操检查评比工作,及时收交结果并公布结果。
2、对各班级课间操实行百分考核。
五、班主任职责
1、班主任是体育大课间的具体组织者、管理者和责任人。
2、体育大课间,班主任必须到场(跑操时需跟随班级跑步)。
3、班主任应把体育大课间管理纳入班级管理之中。
4、班主任应根据《课间操评分标准》严格要求学生。
六、学生做操、跑操要求
1、眼保健操期间班级只允许学科课代表外出到办公室送作业,且要在跑操、做操开始前到达班级集合地点,其他同学在大课间结束后方可自由活动。
2、下课及时整队,由体育委员带队按规定路线一路或两路纵队在集合号响之前进入操场,按指定位置整队候操,体育委员需佩戴袖标。出操应迅速,有序。如发生教师拖堂,体育委员应举手提醒教师及时下课。
3、做操队形呈两路纵队(女生在前、男生在后),前后左右间隔匀称整齐;跑操时班级队形呈七路纵队紧凑排列。
4、整队动作快、静、齐。
5、做操时应做到精神饱满、动作有力、到位、合拍;跑操时应做到队形紧凑整齐,精神饱满,口号响亮(直道每班集体喊口号1次),班级前后间距保持一致。
6、做操和跑操结束后,听到带回指令后各班应按一路纵队有序退场。
7、大课间前一节在教学楼外上课的班级,下课后禁止进入教学楼,一路纵队带到指定地点侯操;下一节有体育课的班级,大课间结束后需等其他班级带回后方可解散。
小学安全管理制度(第7篇)
课间是学生消除学习疲劳,活跃身心的时间。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课间管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创设宽松、和谐的课间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本校课间活动安全常规及管理制度。
一、课间活动安全常规
1、课间活动的范围限制在校园内,严禁学生课间擅自出校园玩耍;
2、学生应努力养成课间休息的好习惯,充分利用时间休息,尽量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不开展、不参与激烈的课间活动,认真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3、课间活动要注意安全,尤其要做到不攀高、不跳台阶、在楼道不跨大步、不快跑不追逐、不做危险的游戏、上厕所不推挤等;
4、在走廊、过道、上下楼梯要靠右行,做到轻声慢步,不争先恐后,不挤在一起;
5、课间活动要适量、轻松、愉快,不能累得满头大汗又急急忙忙赶着上下一节课;
6、课间活动中要讲文明、守秩序,团结同学,不争吵、不打架,不尖声叫嚷,发现不安全情况要及时报告老师;
7、课间活动不要在课室内进行,不要吃零食,不要乱抛果皮壳、纸屑,要讲究卫生。
二、课间管理制度
1、课间活动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2、各班要认真落实课间常规要求,让学生人人理解,人人做好,形成良好的课间秩序;
3、值日教师、值日学生要加强课间巡视工作,并认真做好记录;
4、全体同学要认真严格遵守课间常规要求,违反者按违纪进行批评教育及对所在班级实行扣分处理;
5、各班配备一名安全巡视员,发现有违反课间活动常规的,要及时制止并报告班主任;
6、课间常规要求列入文明班级考核内容,每日检查评比,每周公布。
小学安全管理制度(第8篇)
一、当堂上课教师是下课后课间安全责任人,下课后组织学生有序出入教室,不拥挤、不追赶,做好课间安全监护工作。
二、上下楼梯不抢先、不追赶、推拉,不滑扶手,不在楼梯上玩耍。
三、不扒、翻越阳台栏杆,不再阳台追逐、嬉戏,做危险性游戏。
四、不做危险性活动,不携带,不玩耍小刀、剪、钳、棒、弹弓等危险器具。
五、不在教室玩耍,不推拉桌凳,不乱动开关、插座、电灯,不损坏公物。
六、课间不准出校门。未经老师允许不能随意离开校园,更不能跟陌生人出走。
七、不拉楼梯墙壁上的电闸,以防触电发生意外。
八、不喝生水,不捡、买不卫生食品,不乱花零钱。
九、课间做有益的游戏,不做危险性游戏、活动。
十、课间不得打架、骂人。放学立即回家,不得在校园内外逗留、玩耍。
以上各条师生严格遵守,否则一切安全事故,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