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这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这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几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①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这几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这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白桦》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正确读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作者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正确读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1
教学过程
一、初识白桦
1、导入音频。
(1)音频播放加拿大儿童歌曲《白桦林好地方》,并出示歌词。
①师:侧耳倾听这首歌,你听出了什么?再看看歌词,你又明白了什么?
②学生交流。
示例1:听到了一群孩子的欢声笑语,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孩子们内心的欢腾和喜悦。
示例2:听到了孩子们走向大自然的欢声笑语。
(2)师小结:听着这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儿童歌曲,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水、山、森林、湖泊,仿佛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中。欢快活泼的旋律似乎是一队郊游的孩子们踏着鼓声走向白桦林,走进美妙的自然……
(3)课件出示白桦图片。
①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种树吗?看看图片,这种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②生交流。
示例1:这是一种高大笔直的树,很美丽。
示例2:无论是一棵白桦,还是成片的白桦林,都很美。它有着洁白的树干,碧绿的叶子,给人明朗的感觉。
(4)师小结:白桦很美,有一个国家,就以它为国树。这个国家就是俄罗斯。白桦生性耐寒,树干银白,气质高雅。俄罗斯人民喜欢白桦的美丽、高洁。
2、引入课题。
(1)师引导:苏联诗人叶赛宁,他留下了许多著名的作品。他的诗歌语言朴实动人,多赞美家乡的风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叶赛宁一起仰望他家乡的那棵高洁的白桦。
(2)板书课题:白桦。(生齐读课题)
(3)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歌,继续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出示课件)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4)全班齐读。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1)课件出示简介。
(2)生自由读。
2、听课文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停顿。
3、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桦”读第四声;“穗”读“suì”,不要读成了“shuì”或“huì”。
(3)指导识记。
①师引导: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标注拼音的字的?
②生交流。
示例1:利用形声字特点记住“桦、穗、绣、霞、潇、朦、胧”。
示例2:说文解字记“茸”,理解字义。
课件出示:
茸,现多形容动植物细毛丛生的样子。(艹,指嫩芽)+(耳,聪的简写,表示机灵),茸字上下两部分合起来的意思是机灵的嫩芽,机灵的鹿头上的芽状柔嫩器官。
示例3:
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一组字:
绣(绣花)霞(霞光)
锈(铁锈)假(假日)
透(透过)暇(目不暇接)
遐(遐想)
③书写“潇”字。
a、视频出示“潇”字的书写笔顺。
b、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练习书写。
三、初触白桦
1、释题。
(1)师指名读诗题,引导:读了诗题,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2)预设:一棵茂盛的白桦;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桦;一片白桦林,碧绿的叶,洁白的干……
(3)生齐读诗题,师引导生读出对白桦的感受。
2、整体感知。
(1)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全诗共有几节?(预设:4节)
(3)同桌互读;小组分节比赛读,师相机正音;全班齐读。
(4)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①师引导:读着读着,整首诗描绘的画面在我们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谁来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②示例:《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它的美。
3、练习朗读。生分成四人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比喻、拟人、想象、联想等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2、联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解读明义
1、导入新课。
(1)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白桦》。(板书课题:白桦)
(2)师指名分节读诗。
(3)师引导:诗歌以“白桦”为题,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白桦的?请大家试着从每个小节中找到答案,并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
2、生自由默读全诗,试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
3、学习全诗。
(1)学习第1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1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指导:诗的开篇,就让我们的目光停留在窗前的白桦上,我们仿佛看见诗人每日与白桦对视,与白桦低语。窗前的白桦,是诗人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朋友!
③师指名读。
④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的是怎样的白桦?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⑤生交流。
示例1:枝条挂满白霜的白桦树,是那么圣洁!
示例2:我仿佛看见一个沉思的诗人,伫立窗前,深情地看向白桦,眼里满是怜爱。
⑥师指导朗读。
a、师:娓娓道来的诗句——“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这句诗藏着作者对白桦的深情;如见其貌的诗句——“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字里行间藏着对高洁的白桦的爱。
b、师指名朗读。
⑦概括本小节内容,拟小标题。
a、师引导:这一节诗主要写了什么?
b、生交流。(预设:窗前的白桦;涂银霜;披雪花……)
c、师小结:“披雪花”更具体地概括了本小节白桦的特点。(板书:披雪花)
⑧师引导想象画面,生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2)学习第2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2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范读后引导:在听的过程中,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预设:白桦在雪中傲然挺立;白桦树的枝头沾满了雪,似乎是给树枝绣上了白色花边;一串串的树枝交错着,像花穗绽放,像是流苏舞动……
④生自由读:师指名读,并评价。
⑤概括主要内容,拟小标题。
a、师引导: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呢?
b、生交流。(预设:雪中的白桦、白桦枝头、绽流苏……)
c、师小结:“绽流苏”与上一节的“披雪花”对称,显得更和谐。(板书:绽流苏)
⑥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3)学习第3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3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指名读,并评价。
③预设:这位同学读得很流利、准确;读的时候注意了“灿灿”“晶亮”这样的形容词。
④想象画面。
a、师引导: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得慢一点,再慢一点。你会看到诗人眼中的白桦。
b、生自由练习朗读;师指名朗读。
⑤引导理解。
a、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白桦?(生交流)
b、师讲解:白桦静中有动。作者用感官相通的手法,用“朦胧”来修饰“寂静”,写出了白桦的含蓄和高洁,“玉立”写出了它的挺拔,写出了它的高贵气质,写出了它的非同凡响;“灿灿的金晖”,衬托出它的绚丽辉煌。“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使之前静静挺立的白桦展现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⑥概括主要内容,拟小标题。
a、师引导:根据上两节的小标题,我们可以拟定结构对称的小标题,谁来说一说?
b、生交流。(相机板书:立金晖)
⑦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4)学习第4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4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你又读出怎样的白桦?(预设:朝霞中的白桦,身上披着彩霞,煞是好看!)
③指导朗读。
a、师指名读,引导评价:他读出白桦的美了吗?你会怎样读?
b、师指导:读的时候注意“白、银色”这样表示色彩的字词。(生自由读)
④引导理解。
师述:最后一节诗中,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一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朝霞生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了朝霞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大有“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之意。
⑤拟小标题。
a、师引导:这一小节诗写了朝霞中的白桦。谁能从下列短语中选择合适的小标题?(生自由交流)
课件出示:
朝霞中的白桦;白雪皑皑的树枝;沐朝霞;抹光华
b、相机板书:沐朝霞。
⑥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二、品读悟情
1、师述:叶赛宁的这首诗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风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r自由读一读整首诗。
r找出能表达作者对白桦不一样的情感的地方。
3、生自由朗读全诗。
4、生交流,师相机出示全诗。
(1)师指名交流。(相机将课件中的重点词设置成不同的颜色)
示例1:“银霜”和“雪花”写出了白桦的洁白;“涂”准确描绘出白桦树干上的一层洁白的表皮;“披”字把白桦拟人化了,字里行间藏着对一身洁白的、高洁的白桦的爱。
示例2: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全脱落的叶子上落满了松软的雪,“毛茸茸”的。白色的树梢尖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白桦镶了一道“雪绣的花边儿”。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如流苏一样好看。
(2)师小结:这些美丽的诗句中藏着诗人对白桦的爱!
5、体会意象,悟出真谛。
(1)师引导:作者为什么对白桦有着这样深厚的情感?
(2)生交流,师相机指导: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诗人对白桦的礼赞中,包含着对自然的爱,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炽烈情感!
(3)师范读后指名读。
(4)小组读;全班齐读。师指导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诗中所传达的炽烈的爱国情感。
三、研读赏韵
1、拓展阅读《悬崖边的树》。
(1)师:《白桦》,是诗人叶赛宁的情感流露;白桦,是诗人叶赛宁情感流露的寄托。诗歌的魅力就在于此,它需要解读,需要遐想,需要与诗人来个心灵之约。仔细读读下面的小诗,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你有没有读懂诗人的心?
(2)课件出示《悬崖边的树》。
(3)生自由朗读后,师指名读。
(4)生交流读后感受。
示例1:作者抓住了悬崖边这个特别的地方的树作为自己的写作内容,让人眼前一亮。
示例2:诗中写了悬崖边的树虽然经历了风雨,但依然坚强。
师小结:诗人选取生活中独特的自然意象,以表现人间的种种精神品质,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悬崖边的树的赞美,对不屈的精神、高远的理想的赞美。
(5)比较阅读,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
①课件出示《白桦》和《悬崖边的树》。
②师引导:这两首诗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③示例:两首诗都借助事物表达情感,这样的情感不虚假。
(6)全班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
2、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如果说,诗歌是一盏灯,那么诗中美好的情感就是这盏灯的光。生活就是一首诗,只要我们有有趣的心灵,有友善的眼神,有倾听的耳朵,有真挚的情感,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四、布置作业
以自己喜欢的植物为题,写一首小诗。
《白桦》教案(第3篇)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用朴实的语言,赞扬了看林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2、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3、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2、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山起伏,森林茂密,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符其实的林海,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儿的白桦林吧。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自读2-8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进行叙述的?
三、讲读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按文章内容,全文可分为几段?
2、讨论。
四、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
“我”走进白桦林,样子是怎样的?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么产生的?
2、第二、三自然段从整体上描写大兴安岭的景色,读一读,并展开联想。
3、齐读第二段。
五、讲读第三段。
1、自读这一段,思考:“我”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因为那里有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林木工人。)
2、讨论交流。
3、自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林木工人为白桦林做出了哪些牺牲和奉献?
作业布置:
1、抄写好词、好句。(必做)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选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讲读第三段。
1、自读第三段,思考:
为什么说林木工人那颗纯洁的心,能够员涤荡着我灵魂中的浮躁与狂妄?
2、讨论交流。
(鼓励发言)
3、朗读第三段。
4、归纳第三段的段意。
三、自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B生答)
四、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
个人思考后讨论交流。(A、B生答)
(作者结合对大兴安岭的白桦林的描写,边写景边抒情;借看了白桦林及林木工人所产生的想法,抒发感情在叙述中抒发喜爱之情。)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必做)
2、预习《杨震暮夜却金》。
板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
看林人……坚守岗位
无私奉献默默守候
教学反思:
1、学习本课的重点并不只是让学生知道守林人,更重要的是了解还有更多的像守林人一样默默工作在各条工作战线上的劳动者们,课后,可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我身边的“守林人”的主题队会,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2、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的灵感,他们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交流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谈体会、感情读”,不仅体会作者对手林人的真情实感,而且掌握文中表达感情的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白桦》教案(第4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4.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5.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1、导入课题,介绍作者
11.【出示课件2】
猜谜语:花下树旁正相会(打一树名)。
你猜出来了吗?(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赞美白桦的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白桦》)
今天我们来学习《白桦》这首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白桦长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就是白桦树。【出示课件3】(出示白桦树图片)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4】
谢尔盖·亚历山徳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1895年—1925年),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的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只身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
生字:绣潇绽朦胧晖徜徉
桦涂茸穗寂霞抹
词语:白桦毛茸茸潇洒花穗朦胧寂静朝霞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穗”,翘舌音“绽徜”。
②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绣潇穗霞”
“绣”左窄右宽,第九笔是横折折折钩。
“潇”左窄右宽,注意第十笔之后的笔画是:竖点点撤竖。
“穗”左窄右宽,两部分部分组成“禾+惠二
“霞”上窄下宽,上面是“雨字头",不是“雨”,注意书写笔顺:横折横竖横横横折横横撤捺。
(2)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3)重点指导:
出示课件7
流苏: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微于,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
姗姗来迟:比喻走得缓慢从容。现在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或来得很慢。
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辎眼。
茸茸:细毛丛生的样子。
徜徉: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4)齐读词语。
大家读准了字音,了解了字义。请把要写的字在课堂上每个字写一个,一定要看准每个字的笔画,端正、工整地把每一个字写好,注意写字的姿势。
(二)指名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1.本文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写了什么?【出示课件8】《白桦》一诗一共有4个小节,
第一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第二节写了白桦在雪花中的美。
第三节写白桦在朦胧的寂静中的美。
第四节写白桦在朝霞中的美。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
四、课堂小结
读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收获?
读这首诗,认识并会写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读通了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出示课件13】
1.听写词语:白桦毛茸茸潇洒花穗朦胧寂静朝霞
2.《白桦》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白桦》这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现在请大家翻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诗歌。
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出示课件14】
(1)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1)看到的是“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板书:看到:披银霜,绽花穗)
(2)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板书:想到:高尚人格)
(3)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情感:热爱之情)
4.读一读,选择以下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课件15】
洁白的流苏灿灿的金晖姗姗来迟的朝霞晶亮的雪花银色的光华白雪皑皑的树枝预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相互交流可丰富学生的感悟。
(1)这是一棵白桦树,枝头毛茸茸的,一串串花穗起绽放,洁白的流苏美如画。
(2)傍晚,这棵白桦树在在灿灿的金晖中,闪着晶亮的雪花。
(3)早晨,姗姗来迟的朝霞,又在白雪皑皑的树枝上抹了一层银色的光华。
三、再读课文,总结特点
1.学习饱含感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发现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是什么?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3.诗歌有什么特点?
诗歌的特点:【出示课件16】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板书:高度概括抒情言志丰富的想象具有音乐美)在总结新诗特点的环节,旨在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层面,总结新诗特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课后练笔,延续感情
1.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出示:【出示课件17】
梨树(希尔达8226;杜利特尔)
银色的尘雾
从地面升起
我的手够不着
你升得那么高
哦,白银
我手够不着
你花团锦彼向着我们
没别的花能开出
如此坚挺纯白的花瓣
没别的花能从如此罕见的白银
再分离出白银
哦,洁白的梨花
你一簇簇花团
怒放在枝头
用你紫色的心
带来夏天,带来成熟的果实
2.师:试着当一回小诗人,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分行。写完后,和大家分享。
3.同学们,学习新诗,我们分享了白桦的美,领略了白桦高洁的品格,体会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白桦【出示课件18】
看到:披银霜,绽花穗
想到:高尚人格
情感:热爱之情
新诗:高度概括抒情言志丰富的想象具有音乐美
教学反思
作者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成功之处:
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然后围绕“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细读诗歌,合作探究交流。接着“借助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深入理解诗歌。
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诗歌内容之后,我还注意"总结区别现代诗、古诗的区别,总结现代诗的特点。”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不足之处:
不过,教学这篇诗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些句子,学生体会得还不够深入。
今后应该先让学生自己体会,再课上交流,并带有感情地朗读,对句子的理解就会深入了。
《白桦》教案(第5篇)
活动目标
1.了解秋天树木的特征,认识白桦树。
2.尝试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紧报纸的方法撕出直直的长条进行粘贴。
3.对撕贴活动感兴趣,体会手工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季节特征的了解,感知秋天树木的特征以及变化。
难点:能捏紧报纸,撕出长而直的线条。
活动准备
幼儿前期制作好的《多彩的秋天》底板,报纸,胶棒,白桦树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你们有没有发现大树有什么变化呀?(变黄,风把树叶吹落在地上)
二、创设情境,欣赏白桦树林图片,发现白桦树的形状,颜色特征
1.出示秋天的白桦树林图片,幼儿欣赏。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个神秘的地方,我们一起去看看那里的。
2.观察发现白桦树的形状颜色的特征。
师:瞧,这就是白桦树林啦,它是什么形状,什么样子的呀?请你用师幼共同讨论:树干用什么表示,树枝用什么表示?
教师总结:虽然树的叶子落了,可是他们依旧把背挺得直直的,高高三、尝试制作白桦树,探索撕长条的方法。
1.介绍操作材料,探索制作方法。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样东西,它是谁?怎样把它变成白桦树呢?请(并请幼儿自由尝试)
2.集体讨论,引导幼儿用大拇指和食指尝试撕出长长直直的树干。
3.请一名幼儿示范。
师:你是怎样撕出长长的树干的?
幼儿示范操作,并粘贴在预先做好的《多彩秋天》底板上。还可以的做为树枝。
小结:大拇指和食指捏的紧紧地,双手向不同方向慢慢地才能撕出一些小而短的可以作为树枝。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我们一起来做几棵这样漂亮的白桦树吧。
4.教师指导
五,评价欣赏,结束活动
作品展示,多个作品组成了一片白桦树林
师:小朋友们,冬天快要到啦,小熊要去树林里找一些甜甜的蜂蜜过冬啦,让我们去你最喜欢的那片白桦树林里找择最喜欢的作品,说一说喜欢它的原因
活动总结
撕纸活动属于艺术领域的范畴,幼儿可以通过撕纸作品进行欣现美的情感体验。每一幅撕纸作品都是给幼儿一次美的熏陶,美的以让撕纸活动成为单一的美术教学手段,也可以让撕纸活动成为幼的途径。在探索和引导撕纸的活动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同时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发展这次的撕纸活动,我做了精心的准备,从背景的装饰到选用的挑选的,它们更贴近生活,让幼儿更有亲切感。底板是幼儿亲自点贴好的“白桦树”,幼儿更加有成就感。充分验证了那句:“在生活而教育”的观念,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教育素材。
《白桦》教案(第6篇)
活动目标:
1、体验拓印画的乐趣,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获得成功的快乐。
2、乐意参与活动,能大胆尝试用各种颜料进行印画。
3、学习拓印画的基本技能,感受小手的神奇。
活动准备:
Ppt课件、各色颜料、操作纸、湿巾、蛋糕盘、纸巾、记号笔、教师示范画、干树叶等。
活动重点:
乐意参与活动,能大胆尝试用各种颜料进行印画。
活动难点:
学习拓印画的基本技能,感受小手的神奇。
活动过程:
一、 情境导入(进入白桦林),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白桦林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进入一片美丽的白桦林。哇,这一片白桦林可真漂亮呀!我们一起看看白桦树的树叶都有哪些颜色呢?(幼儿自由回答)白桦树的树叶颜色可真多呀!并且树叶都是长在树干的上面的, 那白桦树除了树叶还有什么呢,这长长的白色的是树的哪一部分?对是树干,是用来传递养分的,树干上还有一些花纹。(春夏冬的白桦树图片逐一讲解)
2、出示没有树叶的半成品。
师:可是冬天马上到了,老师这里的白桦树都掉叶子了,就不好看了,老师要请小朋友帮忙把白桦树变得和真的一样漂亮,小朋友愿不愿意帮忙?(愿意)那接下来我们就给白桦树长出叶子。
二、 幼儿动手操作,体验拓印活动的乐趣
1、明确要求,有序进行。
师:我们要用我们的小手拓印来给树做叶子。
①挽起袖子,伸出小手,五指可分开可合拢。
②蘸取自己喜欢的颜色。
③使劲按压。
如果你想换颜色,就用桌上的湿巾把手擦干净,把用过的湿巾放在垃圾盒里,再蘸取其他颜色。注:如果不小心把颜料洒在桌上,用纸及时擦拭。
2、出示步骤图,详细讲解。
师:
①伸出小手,挽起袖子,蘸取颜料,使劲按压到操作纸上。
②将整个画面拓印完成,撕下早就粘贴好的黄色纸,露出白色树干。
③装饰树干和地面,粘上落叶丰富画面。小朋友做的不一定要和老师做的一样,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出更加漂亮的白桦林。
对家长的要求:当幼儿开始操作时,请家长搬着板凳做到孩子身边,尽量放手让孩子操作,我们家长辅助。
3、幼儿动手操作,家长辅助,教师巡回指导。
三、 作品展示,能力提升
1、作品讲述。(早完成的幼儿)
师:老师看着一些小朋友已经完成了,我们请他上来讲讲自己的作品?(用了哪些颜色、什么季节的等)
2、活动小结。
师:小朋友,我们忙碌了这么长时间,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植物吗?(对,是白桦树)白桦树主要生长在一些海拔比较高的高原上,比较耐旱耐严寒,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寒冷的冬天每天坚持来园,在生活中像白桦树一样勇敢、坚强,遇到苦难不退缩。
3、幼儿感恩说“谢谢”。
师:小朋友今天的作品完成的都特别的漂亮,除了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帮助,快跟他们说一声谢谢吧!
活动延伸:
作品欣赏,相互学习
《白桦》教案(第7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绣、潇”等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文中的短语描述白桦,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能说出白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4.能积累一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交流自己收集诗歌的体会。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结合文中的短语描述白桦,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能说出白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图片展示白桦。
师:你知道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树吗?(谜语:照亮世界,修补碎物,医治病人,保持清洁。)
课件展示关于白桦的资料,解说谜语。
小结:白桦高洁、正直,诗人叶赛宁专门写下了这首《白桦》来歌颂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二、学习生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朗读,不会读的字自己查字典或同桌交流学习。
生字:桦涂茸绣潇穗朦胧寂霞抹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强调多音字“抹”的读音。提示易错字:“徉”读yáng,不读xiáng。
3.学生练习用生字进行组词。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读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分小组朗读课文。思考:你从课文当中看到了一棵怎样的白桦?(美丽、挺拔、高洁)
3.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诗歌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白桦的美?
第一节:白桦的洁白第二节:雪中的白桦
第三节:金晖中的白桦第四节:朝霞中的白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回顾内容: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棵高洁、美丽的白桦,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欣赏它的美。
二、感悟高洁
1.学生自由读第一、二小节,交流感受。
2.理解“涂”“披”,体会诗人的拟人写法,感受白桦对一身洁白的喜爱,体会白桦的高洁形象。
3.理解“花边”“花穗”“洁白的流苏”,想象雪中的白桦。(比喻。将白桦枝叶上松软的积雪比作花边,落满积雪的树枝比作花穗、流苏。表现了白桦雪中的美丽,赞美了白桦傲寒挺立的形象。)
4.感情朗读一、二小节。
三、感受美丽
1.齐读第三、四小节。
2.仿照前面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表现了白桦在()中的()形象。
3.理解“玉立”,体会白桦的笔直挺拔。
4.体会“金晖”“朝霞”的作用。(衬托白桦的美)
5.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四、交流拓展
1.出示诗中短语,交流: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引导积累:诗歌中常常写到一些植物,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摘抄你最喜欢的一首,和同学交流。
3.活动交流:交流阅读、收集诗歌的收获、感受,试当“小诗人”,写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课文小结】
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披满身的雪花,亭亭玉立,有朝霞萦绕,在光辉中晶莹闪亮,赞颂了白桦的高洁。表现了诗人对白桦的喜爱、赞美、崇敬之情。
【板书设计】
白桦的整体美:涂银霜披雪花
白桦的枝叶美:绣花边绽流苏
金晖中的白桦:玉立
朝霞中的白桦:又抹光华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以谜语及白桦的背景资料导入,让学生初步建立了白桦的高洁印象。教学课文时,让学生先整体概括诗人描写的角度,再从高洁与美丽两方面分析白桦的形象,在分析中引导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修辞,理解形象,从而丰富对白桦的印象。最后,总结全诗,再让学生说对白桦的印象,学生就有话可说了。